2001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大樹出版社 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記者朱慧芸/生命力報導台灣的小恐龍有喜了!第一本用文字、影像、繪圖的方式來記錄蜥蜴的書籍-《台灣蜥蜴自然誌》將在十一月上市。作者向高世說,當他看到蜥蜴經由畫家林松霖的手而變成書頁上美麗的模樣,他更加期待大眾能因此書來重新認識蜥蜴。即使在繪製過程中,他也要協助畫家克服在長時間注視著大量的蜥蜴照片時所產生的不適。

想做人跟自然之間的橋樑,甚至想改變人類的觀點。出版《台灣蜥蜴自然誌》的大樹文化出版社企劃部經理吳尊賢說,自然教育的缺乏,課本裡不會教我們賞花賞鳥,更不會讓我們真正了解周遭的小動物。大樹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在即將推出的蜥蜴誌中,就是希望讓大眾認識牠們可愛的一面,不再因其外貌來排斥牠們。

我們也打算在兩三年後,出一本螞蟻的書。吳尊賢說,大樹一年平均只出六本書,以出版社普遍一個月出六本的速度來看,大樹出書的原則,就是重質不重量。「我們在作者完稿後,平均需二至三年的時間製作一本書」吳尊賢說,感謝讀者的支持,他們也才能在品質追求與市場經營上保持平衡。

除了量少之外,大樹對於書的實用價值也相當重視。簡單說來,就是以讀者對樹的直接觀察,如樹的外貌、摸樹皮的感覺……等來認識樹種。藉此讓民眾能輕易了解。如在《台灣賞樹情報》的製作中,先在公園、街道、山林裡詳實記錄了每一棵樹的明顯特徵,並在最後篩選出三十三個許多樹木皆具有的共同點,依葉形、花、果、樹皮、樹根分門別類,同時以身邊常見的樹木來舉例說明。同時,他們也把自己的書,當作一個藝術品來製作。

過去為了畫賞鳥地圖,吳尊賢說,在租直昇機和搭熱汽球都不可行的情形下,他跟生態藝術家徐偉斌只好爬到附近較高的地方拍照,然後再將照片拼湊起來,徐偉斌再依此畫出「具體的」賞鳥地圖。吳尊賢說,「在圖中,你看到的關渡廟就是真的關渡廟,而不是一個點或一個方塊。」

只出版自然書籍的大樹文化,如何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吳尊賢說,我們採精兵政策,我們的出版社只有四個人。他說,盡量的壓低各項成本,再加上長久下來的口碑,使他們在這領域除了生存之外,出版的書也頗受好評。如在民國八十九年《台灣新野菜主義》、《台灣賞蛙記》、《鯨豚博物學》皆得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好書獎。

近年來台灣的環境意識有上升的趨勢,各大主流出版社如遠流、天下也都開始出自然相關的書籍。「使出版生態書籍成為一股潮流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吳尊賢說,有競爭才有進步,此外他們更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懷這個土地。


延伸閱讀

大樹自然書屋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