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0日 星期三

部落工作隊 以原住民權為己任

【記者邱怡嘉/生命力報導九二一大地震後,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一行十三人於十月初共赴災區,進入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駐點設站,為原住民災區的賑災與重建提供協助工作。本來是去救災,但後來他們發現「原住民部落就算沒地震也是災區,原住民就算沒遇上天災也是災民」,因此在上山三個月後,胡德夫(現已退出)、陳主惠、莫那能、雲力思與張俊傑便決定組成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為推動原住民運動而努力。

「玉山與阿里山之間,遍佈著布農族的遺址,但現在不是我們的;就在部落旁邊的河流、溫泉,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那裡使用,但現在國家公園規定我們不能碰。」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執行長張俊傑說,這些都是不合理的。

在部落工作隊的留言版中有一篇文章,名為:那是一個有溫泉的部落,但他們卻說「我們溫泉不見了」。這篇文章敘述了原住民土地被政府徵收,使得原本屬於他們自己的溫泉,現在連使用都要付費,更嚴重的是,土地還被不當開發...等不滿心聲。

「原住民族的主體性就是從白紙黑自開始敗退,從漢人來後開始有契約,原住民的土地、財產與權益,被騙、被搶或被契約化,就這樣不見了。」張俊傑說,因此,部落工作隊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跑部落,協助部落抗爭,爭取屬於他們的土地與權益。

「原住民所受的壓迫、剝削是全面性的,要爭取權益,原住民族必須先認識自己與其歷史。」張俊傑說,例如南投信義鄉東埔部落成立了布農工作室,部落工作隊就協助他們找出其傳統領域為何,討論現在部落的情形,之後並進行部落下一代的導覽,他說「工作隊目前的首要工作就是喚醒─協助部落建構自己的意識與歷史典故」。

由於經費不足,一九九九年底,為了籌募工作隊的經費,他們於當年十一月就持續舉辦的部落音樂會的演唱實況製成CD,以「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的名義出版了「黑暗之心」系列專輯,並於兩千年初開始在台北街頭販賣,為原住民運動募款,結果獲得不錯的迴響,這使得部落工作對得以繼續維持,「飛魚雲豹音樂工團」也因此成立。

音樂工團有三種演唱型式,一.到各地演唱籌措經費,二.部落舉辦的部落音樂會,三.至各大學校園演出,「我們的音樂以部落傳唱歌謠為主,自我風格十分強烈,而且完全自製,因此保有自己音樂的主體性,不受市場取向影響。」張俊傑說,「音樂不只是工作隊的經濟來源,也是在找回原住民族原本的文化與消逝的傳唱歌謠,音樂讓我們彼此產生共鳴。」

部落工作隊創立至今,經費完全自籌,張俊傑說:「我們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接受政府補助,因此做起事來特別理直氣壯。同樣地,在音樂上我們也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以推動社會運動為目標。」這說明了,音樂工團是為原住民而唱,所有因音樂演出而獲得的利益,除了維持工作隊的存續,便是服務原住民的改革運動。

除此之外,工作隊也於兩千年五月二十日開始正式發行《原住民族期刊》,每月出刊一次,期刊內容隨著社會的變動,各期也都有不同的項目、議題,包括口述歷史、當代記憶、部落烽火、民族音樂、民族立場、部落工作…,除了記錄工作隊的工作過程、內容、所見所聞外,也討論各種原住民相關議題,如國家公園的土地問題、蘭嶼自治、原住民母語教育…。

另外,部落工作隊也發行「原住民族電子報」,張俊傑說,唯有如此,才能將部落工作隊的理念、各種活動、議題以及原住民的聲音以最低成本的方式送到社會各個角落,而分散各地的原住民朋友,也才能相互交流,「網路是窮人唯一的機會。」

張俊傑說,部落工作隊一直以來所秉持著的理念為,確認原住民族歷史定位,聯合各地原住民族,凝聚共識、抵抗壓迫,捍衛尊嚴,進而爭取自治。現在,距離原住民運動建立原住民族自治聯合政府的終極目標,還太遙遠,原住民權益的改善,還必須要仰賴政府本身全面的改革。


延伸閱讀

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