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0日 星期三

育成基金會 協助殘障孩子就業

【記者陳宣/生命力報導「我們只是一群想為殘障孩子做些事的家長!」私立育成殘障福利事業基金會的執行長賴光蘭,擦擦額角的汗笑著說:「我們是從一小筆、一小筆募得的錢開始,多半是像一千塊、兩千塊這種小型的街頭募款、義賣,慢慢累積而成,當時募到的最高金額也只有十萬元呢!」育成基金會是由台北市智障家長協會的會員們所創辦,並不屬於任何個人,屬於所有智障家庭,基金會的成立旨在推動、促進各種殘障福利,如就業、養護中心、相關研究等。

「就業輔導」是育成目前發展的重點之一,分為「庇護性」與「支持性」兩種輔導方式,由「就業服務部」指導。「庇護性」輔導主要是針對重度殘障的孩子,賴光蘭表示,他們除了可以在發展中心學習生活上的技能,學習情況良好後,進一步便可以在專門人員指導下,在各個工作站工作,如城中發展中心販售的便當、裕民發展中心的抹布、美術工藝館的十二生肖泥塑娃娃,都是他們努力的成果。

「支持性」的輔導則是針對輕、中度智障的孩子,其中,「庇護工作隊」是採團體運作的方式進行,一組約三、四個人,由一個專門老師從旁指導,從事如住家、樓梯清潔等工作,另外,他們也可以在「育成洗車中心」接受訓練;此外,有些孩子也會到如速食店、書局、醫院等地方獨立工作,談到這裡,賴光蘭禁不住流露驕傲的眼神說:「這些孩子和一般人一樣喔!從應徵面試到正式上工,都比照一般的流程,我們沒有和任何公司行號有合作關係呢!」。

面對今年政府補助的減少,基金會的主任陳國良表示,這的確會影響到基金會的運作,但他們為更需要的是「職業輔導」上的協助。陳主任說:「不同程度的殘障需要不同的幫助,政府不能只是用一項津貼補助就要去解決所有殘障朋友的問題!」賴光蘭則指出,像勞工局辦理的免費就業輔導只有一年,之後便要付費,有些家長有鑑於此,便不再讓孩子出來工作,而當他們失去工作、學習的機會,往往容易情緒低落,長期下來,也會造成社會問題。

談到未來,賴光蘭表示,目前雖然已經成立了七個發展中心,但他們希望將來能設立「社區型」的發展中心,使各行政區都可以有自己的發展中心,讓殘障朋友可以到離家最近的中心去學習、工作,因為對某些家庭,特別是家有重度殘障孩子的家庭來說,每天早晚接送實在不太方便,而且將來父母年紀大了,或是過世,很可能會造成兄弟姐妹的負擔;她指出,進一步則希望能讓這些社區型的發展中心變成他們的「家」,讓孩子們能就住在這些中心,相互照顧,學習獨立,她說:「畢竟孩子們都有長大的一天,像我的孩子都二十幾歲啦!已經是成人了!」

賴光蘭看著患有中度唐氏症的蔡翠芳在一旁專心地掃地,問她工作的如何,翠芳露出靦腆的笑容說:「我領薪水了!」,賴光蘭說,像翠芳是接受「支持性」的輔導,之前曾在麥當勞打過工,現在則是在基金會裡工作,工作態度十分認真,她小聲的笑著說:「翠芳什麼都會忘,就是不會忘記要打卡呢!」,「每個人都有工作權,不是嗎?殘障的孩子也是,我們希望能盡可能的幫助他們,讓他們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