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4日 星期四

高淑玲 紀錄哽咽的大地

【記者邱怡嘉/生命力報導「記憶中一直保有美好印象的山坡、小河等自然美景,在搬到林肯大郡後,竟都變成了可怕的災害。」林肯大郡山坡地議題網站創辦人之一的高淑玲說,這是林肯大郡給她最大的衝擊。

民國八十六年溫妮颱風過境,造成林肯大郡二十八人死亡的災變,善後工作至今已拖了四年,自救會所提出的由政府先承擔災民相關債務,再去跟建商求償打官司的「代位求償」,或由銀行負擔部分社會責任,自行吸收災民剩下的房屋貸款的「概括承受」等相關提案,都因政府官員表示層級不夠或依法無據而不予受理,就算受理,也總是出現如賠償對象錯誤,或是敷衍應付的情形,令人失望又氣憤。

林肯大郡第四區的居民蔡耀銘等人,就在網站上表示,第四區建築物依據結構公會鑑定報告,位於百分之六十二有沖蝕、崩塌、地滑之虞的砂頁岩互層的順向坡地上,是依法不宜且不應開發之區域。且該區建築物及基地整體結構因災變撞擊而遭受嚴重破壞,耐震力明顯不足、穩定性也不及法規標準。另外,第四區又屬邊坡河谷地帶的高填土區,災變發生後建築物更是日漸傾斜、沉陷,其不安全性,已相當明顯。

然而,政府提供災民房屋換購計劃的房屋卻是地質同為順向坡、頁岩,根本不適合蓋房子的國王山莊,蔡耀銘說,為何我們要再一次做白老鼠,既然有意換屋,應該拿出誠意選擇安全的地方建屋。災民們在外租屋,生活上已經拮据,要再拿出錢貼補建商,實是不顧我們的生計,何況新建屋之品質又無保障!

對此,同為第四區受災戶的高淑玲,就曾在災變二週年時,以「牢籠」為題,收集災區廢棄鋼筋等作成裝置藝術,象徵災民們在災區的房子,就如同牢籠般,牽絆著他們的一生。

林肯大郡山坡地議題網站的創辦人─周志全與高淑玲,當初住在林肯大郡的第四區,也是受災戶之一,事發後,為了真實呈現現場情形與居民的災難回憶,選擇以攝影機來紀錄災變的歷史,拍攝了「林肯大郡家園紀事─哽咽的大地」紀錄片,隨後並設立了林肯大郡山坡地議題網站,以更積極的態度推動社會改革運動,希望帶動思考所謂山林地的尊重、順應自然的意義為何,高淑玲說:「社會大眾應反省自然透過林肯大郡在告訴我們什麼!」

「關心山坡地保育的人少,使用山坡地的人卻很多。」高淑玲表示這是目前社會發展一個積弊已久的嚴重問題,因此從八十九年三月起,就於林肯大郡地質災害區成立婆婆媽媽學堂,舉行一系列如「紀錄片讀書會」、「藝術關懷教室」、「動力媽媽種籽營」等課程,希望有計劃地建立社區共同意識,增進居民心靈重建能力。

另外,今年三月起,她也與研究所同學著手發展「林肯大郡山坡地教學網站」,以教案設計的方式與各地學校結合,希望能成為鄉土教學的一部份,用輕鬆的方髮來引導國高中的學生了解山坡地開發與災害原因探討等議題。

「山坡地的災難是這十幾年種的果,颱風…等天災只是催化劑。」高淑玲說,「因此我們決定從社區出發,擴大其關懷面,推動社會防災教育。」她表示,林肯大郡正是防災教育演習、研究最適宜之處,災害歷史空間的再利用,正好呈現了親眼目睹的真實感,因此希望大家能上網連署,在林肯大郡成立防災教育園區。

儘管提倡這樣的社會運動與改革教育是如此辛苦,高淑玲表示她還是會繼續為此努力,「我的信仰教導我去追求公益、關懷別人。對此,我認為我是在追尋一個美好的事物,既是追求美好,我當然不會放棄!」她堅定地說。


延伸閱讀

林肯大郡山坡地議題網站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