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0日 星期三

關懷精神病患 為生命找到出路

【記者陳昭儀/生命力報導 「精神病患者的治療通常都是漫長的,而在漫長的病程之中,病人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情緒以及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對於精神病患者,周遭的人應該要比對待一般人給予他更多的關心、感覺他的心情,尤其是在治療後回到職場時,公司老闆應該要給予他時間及機會,讓他回到自己原先的工作崗位上,並且鼓勵他,讓他面對社會的壓力。」林朝輝說。

為促進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的了解,衛生署台北醫院精神科特別與台北縣康復之友協會,合辦一系列心理衛生教育講座。十月六日所登場的第三場講座,邀請到衛生署台北醫院精神科林朝輝醫師,以「認識精神疾病」為主題,介紹各種精神疾病以及治療的方式,希望能讓參予的民眾對於精神疾病能有更清楚的認識,並且在會後現場開放相關精神疾病常識詢問。

精神疾病的類型有許多,過去一般會將之分類為三種不同的類型,林朝輝說,第一種就是所謂的精神病,精神病患者一般會有嚴重的思考、情感、知覺等障礙,對現實環境的感覺和判斷混淆,無法適應家庭及社會生活,並且患者本身並不會認為自己有患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徵是妄想、幻覺、語言脫軌或語無倫次、混亂的行為等,並且會有社會及職業功能的障礙。對於精神分裂症的治療,除了一般藥物治療及電痙攣治療外,心裡及社會的治療與復健是很重要的。

心理及社會的治療與復健通常是藉由幾個不同的管道來實行,包括:個別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家族治療、復健治療及復健機構等。個別心理治療,是給予患者情緒的支持、疾病的衛教與調適、生活、藥物、工作及家庭的諮詢。團體心理治療是給予患者情緒支持、疾病的調適以及人際互動的增進和社會技巧的訓練。家族治療則是除了給予患者本身幫助外,還有減少家人高情緒的表露及給家人照顧病人的諮詢。復健治療提供自我照顧訓練、獨立生活訓練、社交技巧訓練、職業訓練等。復健機構則有:慢性復健病房、日間醫院、庇護工廠、康復商店等。

第二種是精神官能症,患者本身的人格是完整的,對於家庭及社會適應有少許障礙,常常會有焦慮、緊張、憂慮和恐懼等情況發生,但患者本身會知道自己是有患病的。精神官能症最常見的就是憂鬱症、急躁鬱症。

林朝輝表示,憂鬱症的症狀主要有憂鬱情緒、興趣和快樂感失去、食慾性慾降低、話量變少、行動遲緩、自尊心和信心減少、會有罪惡感及自殺的意念或行為等。憂鬱症患者的治療主要是使用抗鬱劑、照光治療、電痙攣治療及心理治療。躁鬱症患者的主要症狀是情緒高興、急躁、易怒;精力充沛、食慾性慾增強;睡眠需求減少;話多、思考變快;自信大增、對人慷慨;興趣增加、肯冒險。

林朝輝舉例說,曾經治療過一名躁鬱症患者,是某企業的老闆夫人,有一次一時興起將公司四億的周轉金拿去買畫,差一點導致公司週轉不靈而倒閉。躁鬱症患者的治療主要是使用情緒穩定劑、抗精神性病藥物及電痙攣治療。

第三種就是身心症,身心症患者通常是因心理問題而呈現身體症狀,例如:緊張性頭痛、消化性潰瘍、便秘、腹瀉等,也因為如此,身心症患者通常會以為是一些外在因素導致這些症狀的發生,而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心理障礙。

而對於像憂鬱症這類可能會有自殺傾向的患者,要如何防範他們發生自殺的行為,林朝輝認為,多注意患者一般的日常生活,一定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例如他可能會對朋友表示生活太累了,或是直接表達有厭世的念頭,這時候別認為問他:「你是不是想自殺?」會有所不妥,反而應該要主動詢問他、關心瞭解他,通常他就會打消自殺的念頭。而有的人可能不會找人傾訴,但是可以從他一些反常的行為中窺探出,例如他突然開始打理自己生活周遭的事,將所有事情都做好安排等。

林朝輝也表示,如果個人平時有一些情緒上、心情上的煩惱,可以尋求像是張老師、生命線等團體的協助,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或是察覺家中成員可能有精神疾病的傾向時,最好還是尋求醫院的幫助,由醫師來診斷是否罹患精神疾病進而治療。精神疾病及早治療對病患本身或是家人來說都是比較好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