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10日 星期三

福利社區化 展現文山新生命

【生命力記者/郭姝敏報導】文山區社區照顧工作室自去年七月十八日正式成立,至今將近八個月了,目前已經推動的「福利社區化」有老人照顧、身心障礙照顧及兒童托育三方面的照顧方案,另外;也建構文山區資源網路,聯繫已提供福利的各單位,如:民間團體、社區發展協會、基金會等,除了能將整體資源加以整合之外,也避免因所服務的範圍重疊造成資源浪費。

在之前所舉辦的二十多場社區發展說明會中,負責聯繫及整理資料、推動社區福利的專員之一張綠雅發現,在推動社區福利的方面,每個社區都有著共同的瓶頸,像是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不高,推行起來相當的困難;再來是社區行政的煩雜,即使這些民眾有意參與,但是卻沒時間去了解其中的行政事務;最後則是社區工作人力的斷層,因為在推動發展中動員的能力有限,加上資金的不足,從頭到尾只有幾個人在支撐整個發展協會,常常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總體的問題是出在人際溝通及資源不足。

她表示,台北是屬於都會型的都市,也造成了鄰里之間關係的冷漠,「在大家習慣冷漠之後,就不再關心別人了。」為了要加強民眾的共識,他們也經常在社區與民眾間不停的游走,除了要找出社區所存在的問題點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連結社區意識。在舉辦說明會的同時,也曾經有一名七十幾歲的老人,舉手志願要加入保育員的行列,當時她看了有說不出的感動。她覺得其實民眾是願意走出來的,只是他們不知道管道而已,既然他們有這樣的觀念就應該喚起他們走出家門為社區服務。

雖然在推行社區福利上有著重重的阻礙,但令她欣喜的是在推展的同時,也引起了許多民間團體及福利機構的響應,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去年的十二月底,為了鼓勵老人走出來,由公館教會聯合萬年里商家所舉辦維期一周的愛心園遊會,商家在園遊會期間提供優惠的折扣商品,甚至免費的幫老人洗頭或是牙齒義診等活動,在這一周內她看見了許多平日足不出戶的老人們一一的梳妝打扮;拿著遊園卷成群結隊高高興興的去參與此活動,「我沒想到這裡有這麼多的老人,在這裡我看到了老人們的笑容,這一刻我的心情是感激及感動的。」張綠雅感動的說。

除了園遊會之外,他們也舉辦了老樹認養活動,她說,雖然老人們所能付出的能力相當有限,但是他們至少還有能力照顧及灌溉一棵老樹。透過認養的活動,她相信將會使老人與地方的關係更加緊密。

在文山區推行了半年之後,近來有許多民眾主動的加入志工的行列,也有社區裡的媽媽會拿著便當到工作室幫他們加油打氣,更激起了他們對於社區福利推動的意念,她知道她們的努力已經獲得社區的認同及支持,因此在他們完成文山區的福利推動之後,更要將它擴展到其他地方,讓社會福利能滲透到台灣的每一個角落。

最後,她表示工作室在社區的角色只是擔任穿針引線的工作,在社區與民眾之間提供一個溝通的橋樑,最主要的目的還是鼓勵民眾能自動的出來服務自己的社區,在社區有一定的人力資源之後,社區能自己出來辦訓練的工作,進而成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自治社區。

1 意見:

您好
我對於福利社區化的議題相當有興趣
不知道能否提供該工作站的聯絡方式
謝謝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