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31日 星期三

淡水河似遠猶近 清濁盡付笑談中

【記者韋奇宏/生命力報導】「大船入港了!大船入港了!」一位佇立在台北捷運站文藝走廊,看似五、六十歲的老年人,指著壁上一幅淡水河老照片若無旁人地喃喃自語。這裡正舉行「波光浮生─淡水河百年影像展」,是環保署為慶祝淡水河十年整治的一場活動,吸引許多人在此流連忘返,細數古早淡水味,這幅情景好似訴說著,淡水河的輝煌雖已是昨日黃花,但淡水河的風華卻永遠烙印在老一輩的人心中,久久不去。

三月下旬,台北陰雨霏霏,淡水鎮自不例外,原本淤積嚴重的淡水河有了雨水補充,露出了難得的河川生命力,浩浩湯湯,氣勢驚人。雨中又帶有點薄霧,於氣象莊嚴中不失朦朧之美。對岸有觀音山巍然在旁,高聳入雲,雲霧裊裊。向外極目遠望,大海磅礡,海天一線。這時身旁的一位遊客不禁讚道:「整治後的淡水河真美。」


對於許多台北人來說,十年前的淡水河真彷彿惡夢一般。民國六、七0年代,正是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年代,創造出了台灣驕傲的「經濟奇蹟」。但在這驕傲的背後,卻也付出了不少代價,尤其身負北台灣廢水排放「功能」的淡水河更是受到工商業活動的污染,成為當時人人口中戲稱的「黑龍江」,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河面垃圾…等污染了原本清澈、潔淨的淡水河,淡水河成為了台灣經濟起飛的犧牲品。

當時民國七十四年時,高雄愛河宣佈第一階段截流整治成功;在此同時,韓國的漢江也宣告整治成功。一時之間,「漢江能,愛河能,為什麼淡水河不能」的要求整治壓力,衝向行政部門。民國七十五年底,當時的台北市議員趙少康發起百萬人簽名救淡水河活動,政府也下定決心,在七十七年開始推動了「淡水河系污染整治先期工程」,以採取愛河模式,整治淡水河。迄於去年,整治工程已達十年,整治經費也投入了超過四百億,環保署正式向國人宣告:「淡水河不但水質獲得改善,而且不再惡臭了」。

一位在淡水渡船碼頭設攤已有十二年的吳先生就回憶說,十年多前的淡水河是臭氣沖天,靠海河段因為有海水灌進稀釋,還不會那麼臭,但過了關渡大橋以內,就臭得不能忍受。而河面上又不時有垃圾漂浮,有的是遊客隨手丟棄,有的則是自上游垃圾場漂至下游。至於河水水質,只有用「黑龍江」才足以形容。

但對於現在的淡水河,吳先生則相當滿意。他說,二、三年前開始,淡水河上開始有船在撿拾河面上垃圾,定期清理,河水也開始不發臭,至於水質也改善許多,「政府花那麼多經費,難道是花假的?」

在淡水頗富盛名的渡船口擺渡將近四年的陳先生也對現在的淡水河相當肯定。他進一步指出,河岸中心的水質因為有經常流動,因此和沿岸兩旁相比,水質不但好的多,垃圾也看不到。而一名在淡水沿岸長期釣魚的釣客也說,現在即使有垃圾漂浮在淡水河上,也多半是小樹葉之類的天然廢棄物,垃圾體積小,看起來不像以前那麼礙眼了!

青壯的一代或許對淡水河整治的成果感到滿意,不過在老一輩的人心中,現在的淡水河還是比不上二、三0年代的淡水河。因為整治後的淡水河還是無法回復自然潔淨的畫面。一群五、六十歲,住在淡水的老年人回憶到,日據時代的淡水河清澈見底,魚蝦成群,許多水性好的少年,三不五時就跳到水裡游泳、捕魚,河水根本就不像現在的污濁,「以前的淡水河真是乾淨得不了」。古早的淡水河是這群老年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一位在淡水鎮住了超過半世紀的老年人說,從前的淡水河污染源不多,當時的台北還只是個港埠,淡水河只具航運功能;而且日本人不在台灣發展工業,沿岸也沒什麼工廠,雖然當時的人沒有環保觀念,但對淡水河的傷害總是很低,不像現在工業廢水、養豬廢水、全都一股腦往河裡丟。

對於從前的淡水河,許多老一輩的人是懷念的,魂牽夢縈地環繞在他們的腦海裡;對於污染最嚴重的那一時期,他們是惋惜的,好似失去了一個故友一般;對於現在整治後的淡水河,他們是深深期許的,期待有朝一日,淡水河能回復舊有面貌在他們的眼前。

坐在由淡水渡船口開往對岸八里的渡船中,乘長風破萬里浪,聽人敘述淡水古風華,不禁緬懷淡水河這段滄桑史。淡水河似遠猶近,那段如寶石般閃耀出耀眼光芒的年代雖然是過去的,但重新賦予嶄新生命的淡水河才正要面對新的挑戰。去年,環保署再度推動了「淡水河系污染整治後期工程」計畫,預計再以十年的時間投入整治工作。或許有一天,淡水河真能如環保署所承諾的,成為「台灣的塞納河、多瑙河」。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