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24日 星期三

萬分之一的機率 深入骨髓的真情

【生命力記者/秦綾謙報導】「對於患了白血病(血癌)、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等血液疾病的朋友們來說,活下去是他們唯一的夢想。看見他們這麼努力的為生存而奮鬥,忍受無數次痛苦的化學治療,再想想自己可能就是世界上那個唯一可以幫助他們達成夢想、脫離病苦的人;為了不要讓自己的生命留下遺憾,我,成為了一名志願捐髓者。」一位東吳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敘述自己願意成為志願骨髓捐贈者的動機。

由東吳大學主辦、慈濟基金會及東吳慈濟大專青年社所協辦的骨髓捐贈驗血活動,三月二十日在東吳大學雙溪校區圓滿結束。活動負責人、同時也是志願捐髓者的黃嘉瑤同學表示,原本預定在下午三點結束的活動,由於大家愛心的響應,二百支試驗血管不到一點鐘就已經裝滿了二百位朋友的愛,立刻送到慈濟在花蓮的骨髓捐贈資料庫,進行建檔的工作了;這表示骨髓捐贈的觀念,已漸漸落實在我們年輕一代的心中。

但根據衛生署針對各大醫院所提供的資料保守估計,國內每年新增一千多名白血病(俗稱血癌)、惡性淋巴瘤、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先天性造血系統疾病、先天性代謝異常……等血液疾病患者,其中有近半數需要作骨髓移植手術,才有存活的機會;並且多數需要非血親的捐髓者來幫忙。而目前台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庫中,約有十七萬名志願捐髓者的血液資料,但配對成功,完成骨髓移植的案例只有一百零八人。

成功配對機率並不高的原因是,捐髓者和受髓者的人類白血球抗原(簡稱HLA)必須完全相符,才能進行移植。HLA是骨髓移植成功的主要關鍵,每個人的HLA型各得自於父母雙方一半的遺傳,因此兄弟姊妹間有四分之一相同的機率;但病患萬一在兄弟姊妹親屬中找不到相同的抗原型時,只好在廣大的人群中尋找。一般而言,無血緣關係的人,能有相同HLA型的機率,大約只有萬分之一,再加上每年資料庫中會自動刪除年紀超過五十五歲的血液資料;所以,雖然台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庫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亞裔骨髓庫,但是只要多一位愛心人士的參與,骨髓移植患者更多一分存活的機會。

近年來,骨髓捐贈的觀念雖然已漸漸形成,但多數民眾對骨髓捐贈的認知,仍存有許多疑問和誤解;這也就是慈濟基金會為什麼要結合大專院校裡的慈濟大專青年社,從校園來推廣骨髓捐贈這項活動。就是希望把這樣的觀念,帶給年輕的一代,從在校園中最容易改變、接受新觀念的一群開始做起,這樣除了可以帶給病人更多重生的希望,也把這種子播撒在年輕人的心中。

東吳慈濟大專青年社社長林家德說,一般大眾對於骨髓捐贈的疑慮,不外乎是捐髓會不會影、抽髓的部位在哪裡、是否會很痛、以及麻醉是否有危險等。事實上,捐髓並不會影響健康,因為骨髓具有再生能力,一般健康人在十天左右就可以補足所捐的骨髓量。此外,抽髓的部位,也就是腸骨部份,在抽髓之後會有酸痛感,可經由止痛藥物控制;但是捐髓的苦痛無法和患者面對死亡相比。而對於麻醉所產生的危險性來說,在專門的醫師和麻醉醫師的小心配合下,除了少數體質會對麻醉過敏外(此類情形可經由事前健康檢查發現,作預先處理),會因為麻醉發生問題或感染危險是微乎其微的。

林家德說,任何醫療行為,都不會希望傷害一個人,而去救另外一個人,因為這樣也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希望大眾能夠瞭解骨髓捐贈是一種大愛的精神,將心比心的來體會患者生命中萬分之一的存活機會,其實是需要許多人的參與及幫助的。如果我們能夠救人一命,又無損己身,何樂而不為呢?

慈濟基金會台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中心 電話:(038)561825轉3216 電腦語音查詢:(038)561825按# 電話:(038)561825轉3216

電腦語音查詢:(038)561825按# 地址:花蓮市新生南路八號 相關資料索取與諮詢 台北分會:(02)2776-0111轉2807

台中分會:(04)322-4073 屏東分會:(08)736-3953 高雄分會:(07)316-3660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