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10日 星期三

鄧湘漪 找尋苦難天堂的女孩

【生命力記者/阮怡瑜報導】「鄉村資源非常的貧乏,尤其乾季時,乾旱的田地無法耕種,許多父母只好帶著子女流浪到金邊,尋找工作機會,留下老人守著破舊的老房子……」去年年底剛從柬埔寨回國的鄧湘漪,緩緩敘述著柬埔寨這一個歷經多年內戰的國家,人民困窘的生活。在她黝黑的臉頰上,看到了一個勇敢的台灣女孩,奔走在異國的豔陽下,全心全意的投入無國界、無種族之分的人道救援工作。

學生時代時,鄧湘漪就一直希望將來畢業後可以到國外的難民營工作,問她為什麼想到難民營工作,她淺淺一笑:「或許是基於一種中華民族的種族情感吧!那時很想去幫助那些流落泰北的華裔難民」。三年前,當她從東海社工系畢業後,先進入「兒童癌症基金會」工作,但只做了兩個月,在這其間,鄧湘漪明白了自己真正想去的是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還有柬埔寨,於是在和家人溝通後,她終於進入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並被派往柬埔寨,也終於朝自己學生時代的夢想邁開腳步。

鄧湘漪在柬埔寨負責的工作是,街頭流浪家庭的援助計劃,在戰後的柬埔寨,有大量的遊民湧入首都金邊,尋找工作機會,但工作機會並不多,這些遊民只好流浪街頭、四處乞討、或是偷竊。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的遊民援助計劃正是幫助這些流浪家庭,訓練他們的一技之長,讓他們能夠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

「遊民的生活雖然很苦,但他們是知足的,他們不因物資的貧乏而失去對別人的關心。」鄧湘漪回憶起柬埔寨的點點滴滴,有許多的小故事讓她深深感動,她提到在遊民中心工作時,往往等中心的工作結束後,才回辦事處吃飯,可是看在中心一位滿嘴黑牙的媽媽眼中,鄧湘漪卻是一個每天一直工作,沒有飯吃的可憐孩子。有一天晚餐時間,黑牙媽媽硬是將她拉進餐廳,要她無論如何一定要坐下來吃飯,不准再餓肚子了,雖然只是一件小事情,卻讓鄧湘漪感動與欣慰,「雖然很窮困,但他們還是看得到別人!」

在柬埔寨服務的時間裡,文化差異及語言問題是鄧湘漪遇到的最大困難,但也因為在柬埔寨聚集了,全世界約三百個非政府的人道救援組織,所以在這裡她學到了更多、更完整的人道救援概念,「人道救援工作是沒有國界及種族之分的。」

問鄧湘漪在柬埔寨兩年多的服務時間裡,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她想了一下,神情堅定的說:「學會尊重,尊重每一個個體。雖然我們是在幫助他們,但我們絕對沒有資格去破壞、侵略、或輕視他們的文化及生活方式。」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