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31日 星期三

安康社區 教學資源「粥多僧少」

【記者郭姝敏/生命力報導】一般的社區裡很少會有專門為青少年所開的課後輔導活動,不過在安康社區裡卻發生因課後輔導活動過多,開了課卻找不到學生的窘境發生。因為在安康社區社工室推展課後輔導的期間,也同時吸引了許多慈善機構或是私人機構在此舉行同樣的活動,造成類似的活動越來越多。雖然學生在上課方面上雖然選擇變多了,但是過多資源的重覆,卻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在推行了十多年的課後課業輔導之後,已經連結了當地許多文教資源,像是世新大學及台灣科技大學的學生,或是到此社區擔任輔導老師的義工,都到此輔導青少年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雖然老師逐漸增加,來上課的學生卻越來越少,面臨到老師多學生少的窘境,讓致力於推行課後輔導的社工員也相當為難。「推展課輔原是為安康社區謀福利,但是在這裡類似機構越來越多的同時,在物質與師資的比較之下,學生及家長也開始有選擇了。」身為社工員同樣也是推動課後輔導活動專案的林菊美語重心長的表示。


由於安康社區的青少年也佔多數,一般家庭都屬於中低收入戶,因此家長平日為了工作而疏忽管教子女,加上這些青少年在學校會與其他同學比較,相形之下安康社區裡的青少年就會比較自卑。由於青少年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引起公益團體或是文教單位的注意,在安康社區紛紛的開了課後輔導的課,有些政府立案的文教機構或是補習班,只要學生家長領有低收入戶的證明,安康社區的青少年就可以享受到學費減半或是全額補助優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及家長當然會選擇設備較好且免學費的地方讀書,反而來社工室的學生也就越來越少,就造成了老師比學生多的情形。

同屬於安康社區裡的台北市希望社會服務協會─安康希望兒童青少年中心,是由教會所組成的服務團體,剛開始只有利用假日才會到這個社區服務,在經過一段日子的觀察之後,於八十六年七月左右正式在安康社區成立工作室,除了提供青少年接觸電腦的機會之外,也開了課後輔導的課程。

「當附近的機構都開了類似的課程之後,社區裡的學生們都像拔河般的被拉來拉去。」希望協會專案經理李政清無奈的表示,原本以為開了課就能提供青少年一個學習的機會,他們在最近就新開了英語課,特別請了在美語補習班擔任老師的教友免費替社區裡的青少年上課,但鄰近的一個教會也同樣開了類似的課,加上不定時有課外活動吸引青少年的參與,導致原本在這裡上課的學生星期一、三、五到這裡;二、四、六到那裡,甚至有的每天都到不同的地方上課。

為了吸引青少年參與,他們必須花盡心思的去想一些有趣且免費參加的活動,像是夏令營、烤肉、戶外活動以吸引這些青少年。「雖然一切都不是商業行為,但卻像在惡性競爭一樣。」除了這些活動的經費之外,房租及人事費用支出,使得原本財力就不充裕的希望協會面臨到現有的壓力及想辦學的困境。

安康社區社工室督導蔡丹墀表示,為了避免資源的浪費,目前已經計劃與希望協會做長期的教學合作,社工室將提供場地讓他們靈活運用,並且撥出部份的教育補助加強在硬體上的設備。如此一來希望協會就能夠更有足夠的資源去推動教育且節省不必要的人力,而社工員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服務社區裡的其他人。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