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17日 星期三

照護老人 由家庭轉向社區

【生命力記者/黃君鼎報導】台灣地區由於人口高齡化以及疾病轉型,未來老年人對於長期照護的需求只增不減,但社會變遷與家庭結構的改變,家庭照護人力勢必面臨短缺,社區化的照護模式被認為是亟待發展的領域。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宋蕙安在她的碩士論文中,以整個嘉義市地區十二家長期照護機構為樣本,作照護社區化的探討。研究中發現,現有的長期照護資源雖能滿足目前人口需求,但未來勢必會面臨發展不足的困境。而且資源又有分佈不均的問題存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研究中受訪的居民,有相當高比例的人知道住家附近有長期照護機構,而大多數居民對於社區中有此類型機構並沒有排斥的態度,這對於社區照護「機構社區化」的目標,在推動上減少一大阻力。

宋蕙安指出,雖然整體而言會想利用長期照護機構來照顧父母的比例(百分之三十六)仍不高,這可能是由於中國傳統孝道觀念影響,且目前一般家庭還有足夠人力照護老人。但隨著家庭型態的改變,及生育率的下降,可發現社區居民對於未來自己可能利用社區照護機構的比例有升高的現象。

但是研究中從嘉義市的實例觀察,卻可發現社區中的長期照護資源明顯的不足,而且分佈不均,十二家樣本機構中,有十一家位於東區,一家位於西區,使社區居民在利用上增加了許多不便,也無法達成社區化的要求。另外,其中有八家為未立案的不合法機構,也意味著家庭外的社區照護品質仍無法獲得保障。

宋蕙安發現,「由社區來照護」的概念,即社區內可動員的資源來看,在嘉義市是更是寥寥可數,目前大多數的人所利用的社區照護資源,除了家庭本身之外,只有照護機構可以利用,但照護機構的設置又不夠普及,至於其他由志願團體提供的服務資源就更為稀少,使受照護者無法輕易地「由社區來照護」。她認為,雖僅就嘉義市進行調查分析,但檢視我國社區照護現況,相信嘉義市的狀況也很可能就是各地一般的現象。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