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永不倒下的煙囪 鶯歌陶博館

【記者謝岱宏/台北報導】位於鶯歌文化路上的鶯歌陶瓷博物館,館內不只有豐富的各式陶瓷,更有許多老照片和窯的模型可供觀賞,而陶博館在二○○三年所設置的「鶯歌陶瓷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裡詳細的列出了鶯歌的製陶歷史,包括了有製陶家族、窯的演變和陶瓷欣賞等,還可透過遊戲互動的方式讓人更了解各種陶瓷的做法。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也因此島上可見許多不同的文化,外來者帶來的陶瓷品當然不計其數,鶯歌陶瓷博物館典藏展示組組員蘇世德說:「台灣當初陶瓷的產量較少,因此在鶯歌挖到的陶瓷,並不代表他就一定是鶯歌本地出產的」,因此,鶯歌陶博館便在二○○三年向文建會申請補助進行「館藏古文書及鶯歌陶業老照片」數位化的工作。

另一方面,二○○四年時剛好又遇上了鶯歌陶瓷嘉年華以「鶯歌製陶兩百年」為主題,因此便擴大了整個計劃的實施計劃,但想要在鶯歌本地找到保存完好的窯已經變得困難重重,就算有保存完好的窯也沒有了煙囪,有了煙囪卻又沒有了窯,因此許多的典藏資料只能倚靠以往製陶家族所遺留下來的老照片。

一樣同為鶯歌陶瓷博物館典藏展示組組員的邱碧虹說:「鶯歌已經找不到一整個完整製陶的窯與煙囪的搭配了,大部分都被拆掉將那塊地作為其他用途,所以都只能靠老照片,還好那些製陶家族也都很配合,因為這也是為他們做一個記錄」,而裡面的照片也都是經過製陶家族的授權使用,並也表示博物館本身並沒有再授權在其他用途上的權利。

一進到台灣陶瓷數位博物館的首頁就可以看到「鶯歌製陶兩百年」的選項,裡面所典藏的內容包括了有以往就著名的製陶家族,像是吳家、三星家等,其中吳家最具有其代表性,一八○四年吳鞍從磁灶渡海來臺,在兔子坑從事陶業生產,他在此找到適合的黏土,因而在此設立陶器窯場生產粗陶器,成為鶯歌陶業的創始人。

除了著名的製陶家族之外,網站中也有詳細的各種窯的介紹,像是鶯歌最廣泛使用的四角窯,以及較多人所知道蛇窯等等,其中四角窯被廣泛使用的原因在於他的成功率比起其他的窯來說提高了許多,且設計上也不難,所以在當時相當受歡迎,鶯歌陶博館也特地在博物館的後方公園請會製作四角窯的老師傅設計了一個能夠使用的四角窯以供展示。

現在整個陶瓷博物館數位典藏的計劃已經完成了,博物館方面也表示之後不會再繼續增添其他的內容,現在就是依靠博物館所撥出的一些預算在維護整個網站的運作,並且也透過鶯歌文化觀光網做為一個宣傳的管道,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鶯歌的文化與歷史,達成不管是在觀光還是文物保留方面都能以正確的方式傳達給民眾。



謝岱宏/製作


延伸閱讀

台灣陶瓷數位博物館

鶯歌陶瓷網

陶藝源地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