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老建築新氣象 新生16號概念場所

【記者高欣妤/台北報導】新生南路上,和台北知名文化地標–紫藤廬僅隔一條巷子的新生16號概念場所,位於老舊三層樓平房的一樓。導覽員楊蕙菁表示:「新生16號概念場所想要給民眾一個純粹接近藝術展演的空間。」

新生16號概念場所在的老建築,二、三樓是「動靜事業」的工作室和辦公、接待空間。一樓的概念場所也是動靜事業發展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所創辦、經營,自二○一○年一月開始舉辦各式展覽,每期展覽約為六個星期。第一期的展覽主題:「生活的力量是什麼?」將數以千計的便利貼發給周圍認識的人,讓他們寫把「生活是什麼?」的解答寫在上面,回收後,展示在展覽館裡。

展期從二○一○年十一月六號到十二月二十五號的展覽:「無界」,配合國外的建築雙年展,以裡外空間相容的理念,將概念場所內,打造成外面的世界,並設定一個視點,讓裡外空間看似融合在一起。

從概念場所開館以來的展覽主題有:「生活的力量是什麼」、「影」、「米蘭異想花園」、「大地蕾絲」、「無界」。其中「影」,結合了雕塑、版畫與素描,展出跨越七個國家、十五位創作者,呈現出女性裸體的具體解釋。而「大地蕾絲」結合了台灣傳統原住民文化,展出一件古老手工藝的樹皮衣,藉由大自然的樹皮衣文化,喚醒大眾取之大地,用之大地,與自然和平共處,技藝永續流傳的生活態度。

包覆著新生16號概念場所,歷史意味濃厚的老建築,據說在戒嚴之前,是用來監看紫藤廬裡黨外人士的聚集活動,當年以自由主義在台灣政治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刊物《自由中國》,主編雷震與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等人曾在紫藤廬內探討哲學與國家大事。

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年,紫藤廬是台灣民主運動「新生代」聚會的場所,民進黨美麗島系像是林濁水范巽綠等人常在這裡聚會。位於對街的新生十六號概念場所,由於視野良好,在當時一有風吹草動,情報人員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傳遞。 導覽員楊蕙菁表示,新生16號概念場所雖然由動靜事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直營,但是是一個獨立的展演空間,秉持不委外、不營利的概念,每個人都可以在想看展覽時,到這裡觀賞展出。

同樣是一個舊建築再利用的例子,新生16號概念場所小小的空間內,堅持自己規劃、擺設展覽,在歷史文化和現代潮流之間,讓牆壁長滿藤蔓蕨類的舊房舍,藉由藝術空間的傳承,延續下去。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