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2日 星期一

綠化大觀 樹造環境

Img_0722
學生製作海報為認領的老樹拉票
【記者黎荷安/生命力報導】由於體認環境議題的重要,在校長石安樂的推動以及全體教職員的共識下,台北縣立大觀國中在二OO三年加入綠色學校伙伴。綠色學校的願景是透過永續校園的概念,融入服務學習的作法,讓學生從做中學習,把生態環境保育觀念潛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了解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的永續生活,台北縣立大觀國中教務主任戴春成說。

大觀國中的第一個綠色活動是「樹」造希望。由於大觀國中有許多樹齡年老的樹木,適逢大觀國中第一屆校慶,為了讓學生與校園拉近距離,於是舉辦了讓全體師生票選「希望樹」的活動。每一班要認領校園裡的一棵老樹,在拉票期間,各班要花心思設計話劇、口號、競選旗幟、競選演說以及政見發表來為老樹拉票。到了選舉日,會先進行網路初選,再由校長召集全校師生,到大禮堂做最後的票選。得票數最高者當選為大觀國中的希望樹,並由該樹代言班級自行設計希望祈願卡格式,發給師生寫下願望後掛到樹上祈願。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愛上學校的花花草草,他們感受到學校是他們發揮的舞台。」戴春成說。在「樹造希望」的過程中,課程的安排也搭配活動。透過各科老師的教學,學生學習到正確的選舉投票民主程序,也因此認識校園裡不同的樹木種類,而在設計競選海報、口號以及話劇上,學生發揮了天馬行空的創意。戴春成表示:「老師的角色就像美食節目教大家做菜一樣,要先提出菜單,親身示範,讓學生跟著做,進而發展他們獨特的風格。」

大觀國中主張以學生為本位的環境創意教學,「教學農園」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照顧農作物;學生的陶板畫作也成為校園圍牆的點綴佈置;「落葉堆肥」讓環保活動不再是遙遠的口號,更是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份;「雨撲滿」功用則是回收雨水,從頂樓過水管,把雨水回收至一樓的雨撲滿,透過水龍頭取出,這水可以澆花、澆菜、具有省水省能的優點。「教學可以是極富創意的!」戴春成說。

加入綠色學校伙伴即將邁入第四年,因為實際參與活動,學生學到的不只是「觀念」的建立,「他們能夠體認校園每一個角落都有自己曾參與過的足跡」,與老師的互動、對自我的認同都有提升,戴春成說:「如果說環境改造是一種手段,那麼能夠讓學生成長就是我們的目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