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6日 星期二

家服是我家 外籍配偶回娘家

Untitled_3  【記者吳苡辰報導】在屏東縣社會福利館,舉行「歡喜回娘家,電信報平安」活動。不僅有小型記者會,屏東縣縣長夫人顏慧珠也親自到達會場參與活動,加上參加的外籍配偶及家屬,會場相當熱鬧。

「我覺得站在我們的立場,我們就是他們的娘家」屏東區家庭教育中心主任蔡順柔表示,是因為多數的外籍配偶沒辦法常回家探親,有些甚至來台灣後,都不曾回去過,所以才會想辦這個活動,讓「家人」在春節前回「娘家」團圓,也可以讓她們感受台灣過年的氣氛。

「媽媽跟小孩都可以來這邊領紅包喔!」「小朋友,快來這邊排隊領燈籠!」活動一開始服務中心的人員便忙著發放紅包及燈籠,這個安排不僅使現場馬上熱鬧了起來,也讓參加的大人與小孩都能感受農曆年的喜氣。


捏麵人盆栽DIY的攤位上,坐滿了人,工作人員發完材料,逐步教導製作,小朋友們主導,媽媽們在一旁幫忙,雖然是一陣手忙腳亂,但在親子合作的情況下,最終都還是能完成作品。柬埔寨籍的馬麗嘉便認為透過這個活動能讓親子同樂,很有意義。

活動現場儼然成了小型園遊會,除了捏麵人盆栽DIY外,還有許多寓教於樂的小攤位:版畫春聯、剪春花、世界拼圖、自製鑰匙圈、包水餃等,都讓小朋友玩的開心,「都很好玩」馬麗嘉的大女兒吳明珠笑著說。

蔡順柔認為,外籍配偶到台灣後多多少少都會面對一些問題:語言不通、身分證無法順利取的、無法工作貼補家計等,「所以我們更應該用娘家的態度來照顧這些姐妹。」

4 意見:

我想請問一下,這活動到底【娘家】在哪裡了?
好像只有一些「園遊會」式的「寓教於樂」遊戲,這跟外配回娘家有什麼關係呢?活動中或文中有任何關於外配母國文化的元素嗎?抑或該中心的訴求,僅只於讓外配姊妹們帶他們的孩子來跟其他外配家庭相聚?
抱歉口氣有點衝,但煩請解答一下,謝謝 ^^"

很抱歉,在新聞內文中未清楚解釋為何「屏東區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主辦單位)會自稱為外籍配偶的「娘家」。「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專門負責協助外籍配偶在台灣所發生的相關問題。屏東區家庭教育中心主任蔡順柔便表示:外籍配偶有任何問題只要打通電話,我們都會幫忙處理。
 雖然不能說「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取代了外籍配偶「娘家」的角色,但它確實扮演著外籍配偶在台灣第二個娘家的角色,因此「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才會自稱是外籍配偶的「娘家」。
 最初主辦單位會想到「回娘家」這個活動,是因為以一般中國傳統習俗而言,「過年」是一家人團聚的節日,不論是除夕的「年夜飯」,或初二的「回娘家」,都是希望藉此能讓一家人好好相聚。但是許多外籍配偶嫁到台灣後,卻連一年回國探親一次都沒有辦法,有些甚至從嫁到台灣後都不曾回去過。
 因為部份的外籍配偶無法在過年時回真正的娘家,所以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在每年過年前都會舉辦「回娘家」活動。讓不能回家的外籍配偶也能感受台灣過年時的氣氛。
 活動中的一些小遊戲,多與我國傳統文化有關,希望藉此能讓外籍配偶多了解台灣的文化,更融入台灣生活。而發紅包、剪春花、包餃子等則是與「過年」相關,讓不能回家的外籍配偶也能感受台灣過年時的氣氛。
 活動中關於外配母國文化的元素確實是比較缺乏的,一來這與活動訴求不符,二來外籍配偶也非全來自同一個國家。關於Fool Fitz提到的「讓外配姊妹們帶他們的孩子來跟其他外配家庭相聚」確是活動功能中的一項,但非主要功能。
 建議Fool Fitz可以從台灣已婚女性回娘家的角度去試想,為何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每年都會舉辦「回娘家」這個活動。不知道以上的回答方向是否符合你的問題重點,若回答仍有不甚清楚之處,非常歡迎你再次提出。最後感謝你對生命力的支持與鼓勵,你的任何建議與意見,都是生命力進步的動力。

我知道了,謝謝你們的回覆!
很喜歡生命力這樣迅速、詳細且用心的回覆 :D

感謝你"用心"觀看生命力的新聞,
希望Fool Fitz以後也能常回生命力,
觀看更多生命力的新聞。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