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季樺/台北市報導】位於青田街的學校咖啡館('Ecole Cafe),就藏身在新生國小旁的巷弄裡。來到這裡,你可以在有德國小朋友塗鴨的課桌椅上敲打鍵盤,在被泡泡紙包圍的圓柱燈下閱讀,或是欣賞各式各樣的展覽,或是星期五時在搖身一變成為小型電影院的地下室觀賞電影。「我們希望學校咖啡不只是學校咖啡。」學校咖啡館創意執行黃昭玉說。
學校咖啡館於二○○八年正式成立,由室內設計師王揚恩和二手家具店老闆簡銘甫共同經營。黃昭玉表示,最初是在朋友閒聊中發現,充斥著各式連鎖商店的台北,似乎缺乏有趣的、適合三十歲以上的人去的地方,因此萌生創立學校咖啡館的念頭。而王揚恩、簡銘甫與黃昭玉都曾旅居歐洲多年,始終難以忘懷那樣的人文氣氛。「在歐洲你會覺得任何地方都可以坐,在歐洲不止只有星巴克。」黃昭玉表示:「在歐洲非常多具有個人特色的店,每間店都有自己的個人風格。」之所以命名為「學校」,源自法文'Ecole(意即學校),正是希望這個空間能成為一個教學相長的場域。讓人們在這裡可以像在學校一樣,自由地與朋友討論、撞擊思想與價值觀。從藝術文化、環境保育到社會責任,「我們什麼都談什麼都聊。」黃昭玉表示。
學校咖啡館於二○○八年正式成立,由室內設計師王揚恩和二手家具店老闆簡銘甫共同經營。黃昭玉表示,最初是在朋友閒聊中發現,充斥著各式連鎖商店的台北,似乎缺乏有趣的、適合三十歲以上的人去的地方,因此萌生創立學校咖啡館的念頭。而王揚恩、簡銘甫與黃昭玉都曾旅居歐洲多年,始終難以忘懷那樣的人文氣氛。「在歐洲你會覺得任何地方都可以坐,在歐洲不止只有星巴克。」黃昭玉表示:「在歐洲非常多具有個人特色的店,每間店都有自己的個人風格。」之所以命名為「學校」,源自法文'Ecole(意即學校),正是希望這個空間能成為一個教學相長的場域。讓人們在這裡可以像在學校一樣,自由地與朋友討論、撞擊思想與價值觀。從藝術文化、環境保育到社會責任,「我們什麼都談什麼都聊。」黃昭玉表示。
學校咖啡館同時也是兼具音樂、電影、藝術的文化空間。沿著店內角落的迴旋樓梯來到地下室,學校咖啡館特別保留一整層樓的空間,提供藝文展演之用。正如同其名「學校」,希望提供藝術創作者練習與發表的地方。「藝術的發生是很生活的,沒有設限是什麼樣得人才能聽什麼樣的音樂。」黃昭玉表示,目前的展演形態除了較靜態畫作、影像、裝置藝術等之外,也邀請音樂家現場演出,從古典音樂、爵士樂到由DJ播放的實驗性的電子音樂,所涵蓋的音樂類型多元豐富,例如日本爵士口琴家矢次保子就曾來此表演。而除了主動邀約展演之外,同時也開放各界自由申請,並無限制。除此之外,學校咖啡館也非常歡迎學生來此拍片,希望藉此鼓勵學生電影,或者比較具實驗性的影片。
而學校咖啡館的特色之一,正是每月定期舉辦的「沙發電影院」。每月主題不同,通常會結合展覽,由當期展覽的藝術家挑選影片,讓觀眾在欣賞藝術創作之餘,也能夠透過電影更深入了解藝術家的觀點。例如曾在學校咖啡館展覽的藝術家劉文瑄,就推薦《草間彌生之我是女王》作為當月播放的影片。如果當月藝術家沒有太大想法,則會針對那個月展覽的主題發想。黃昭玉表示,「沙發電影院」希望塑造的是一個輕鬆自在的觀影空間,觀眾不一定要到電影院才能看電影。只要一點錢,就能夠享受跟家裡一樣,自在的觀賞電影的空間,而針對片子安排的電影講座,更提供了觀眾之間互相分享與交流的機會。
對於未來,學校咖啡館並無設限,「什麼事情都可能在這裡發生。」黃昭玉表示,除了希望能讓更多跨媒材的作品在此展覽,他們也將持續介紹國外的新興事物,提供台灣藝術文化更多非主流的觀點,讓學校咖啡館成為台北生活與美學交流的平台。
延伸閱讀
手感的復歸—劉文瑄的自由塗畫世界
草間彌生之我是女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