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朱龍縣浪客樓中的客家天賴

記者馬叔安╱攝影
【記者馬叔安╱苗栗報導】在苗栗縣西湖鄉的山區中,穿越彎延的山間小徑,一間木屋豎立於梧桐花樹叢間。在門口一塊斗大的門牌上寫著三個形體逶迤的大字:「浪客樓」,樓中陳列著許多如同竹編碗櫃、老舊電視等古玩。此處便是硬頸樂團團長朱龍縣所創立的客家音樂唱作天地。

從十四歲開始創作的朱龍縣從小熱愛音樂,他相信自己的心中有一把樂器,而以音樂文化改變社會對客家文化的瞭解,是他長久來致力的目標。早在二十年前,他便決定 開始創作客家音樂:「剛開始做這個(客家音樂)的時候很多人好奇,畢竟他們沒有聽過這樣的東西。」朱龍縣說:「但他們聽了一會兒後,發現自己聽不懂,就沒 興趣了。」身處在西洋現代歌曲襲捲台灣音樂市場的那個年代,本土音樂顯得相對稀有,因此固定的觀眾也很有限:「雖然不一定會成功,但我們還是決定做下去, 這就是我們客家硬頸精神。」朱龍縣說道,他隨及即興演奏了一首清唱,婉轉的旋律描述客家傳統三合院中的天倫之樂與生活情趣。


朱龍縣表示,自己年輕時其實很崇洋,他與樂團原本是在做搖滾音樂,直到二十年前突然發現客家文化在台灣的重要性後,才將樂團的風格轉向。如今他們企圖將客家音樂與現代搖滾結合:「音樂是一種年齡的訴說,」朱龍縣說道:「年輕的時候音樂是用一種玩的心態在做,但到了一定的年紀,你會發現音樂是否有更多的意義。」於是,他投入了客家音樂,成為台灣客家音樂的推廣及創作最早期的先鋒之一。硬頸樂團現有團員六人,雖然不是全部出身客家背景,但對客家音樂的喜愛和文化使命感,卻是同出一轍。

十年前,朱龍縣和顏志文等客家音樂人在苗栗西湖鄉山區內建造名為《浪客樓》的客家音樂表演與唱作場地,浪客二字即為「流浪的客家人」的意思:「這是為喜歡 客家音樂與自然的朋友們蓋的。」朱龍縣說道:「不管任何人來到這裡,只要他們喜歡,我們都是朋友。」他指著滿牆貼著的過往客人們的合照說道。直到現在,朱龍縣仍幾乎天天在此與團員們排練、寫歌。他表示,希望能有一天能讓客家音樂文化走出台灣,讓全世界以這種藝術瞭解台灣這片土地。



朱龍縣演唱作品。記者馬叔安╱製作


延伸閱讀

硬頸樂團官網

朱龍縣臉書

浪客樓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