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女巫與獨立音樂的故事

女巫店是台灣獨立音樂重要的發展重鎮
【記者馬叔安/台北報導】「女巫店」是所有台灣獨立音樂愛好者的共同記憶,悠揚著素人歌手的歌聲、伴隨黃澄燈光的小型餐廳,一次約莫只能容納幾十個人,卻在過去十多年來扮演台灣獨立音樂最重要的場所。原本因不符都市計畫法令要在六月出歇業,如今北市府決定修改「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增列「音樂展演空間業」,讓女巫店有機會繼續經營。

和所有live house一樣,這裡在平日有寧靜的氛圍、簡樸的裝潢,在午餐時間幾名年輕人聚在窗邊的小餐桌上玩著桌上遊戲;到了晚上,這裡成為尚未嶄露頭角的素人歌手一展長才的舞台,許多知名歌手如陳綺真、張懸、盧廣仲等人也都曾是這裡的坐上賓。每週這裡有表演時,總是擠滿了來自各地的獨立音樂愛好者。周馥儀回憶她在這裡聆賞音樂的情景:「有一次和學弟妹去聽陳明章演唱。那也是我第一次體驗『新生南路巷子排隊人龍』,開始前一小時我們就到女巫店門口排隊。那次,我們幸運的在進場名額中,雖然跟大家相擠而坐、一抬起手肘就會碰到隔壁的人,寸步難行。但歌手陳明章的歌聲,讓我們甘願如此。」


「女巫店」這個名字的由來,起源於負責人彭郁晶對於女性解放的思維,由於女巫是中古世紀受到迫害的擁有智慧的女性,所以用女巫做為店名,更加凸顯這家店的性別意識。走進店中,映入眼簾的是每張坐椅椅背上懸掛著的女性內衣,與滿牆張貼的歐洲女性搖滾歌手的海報,不經意還能瞥見吊在半空隨風搖晃的女巫玩偶。「說真的我第一次進來時有點不自在,但後來就覺得其實滿有特色的。」顧客小綠(化名)說道。


椅背上掛著的女性內衣是女巫店的一大特色
然而「女巫店」的特色不只在於裝置,打開它的菜單,你將看到的是各種別開生面的的菜色名。諸如:「虜賴把」(Screwdriner)其實就是伏特加酒加柳橙汁;「種草莓」(Strawberry Field)則是草莓白蘭地加柳橙汁;「緊湯妳渴」(Gin Tonic)是琴酒加湯尼水。這些讓人得看了說明才恍然大悟的菜色,讓許多顧客一再登門,為的是看看這些名字後的菜色的「廬山真面目」。如果平常沒有歌手駐唱時,顧客也能在店裡吃飯之餘找些消遣,便是店中上百種供人把玩的桌上遊戲:「我女朋友英文不好,這裡的遊戲早期都是外文的,後來才引近中文版。帶女朋友來都不怕沒話題了!」顧客陳明正說道,當時他已和幾個朋友玩了兩個小時的「農場大亨」。
「女巫店」是台灣大多數獨立音樂唱作者的共同記憶,然而最近卻傳出將在六月底結束營業,彭郁晶指出,在台中夜店阿拉大火事件後,本想重新裝潢再出發,但常遭鄰居檢舉而有繳不完的罰單;此外,都市發展發局也警告「住三」區內不得有音樂表演,因而被迫遷址。日前文化局長謝小韞與都發局、建管處、商業處等單位親自拜訪女巫店後,決定修法解套。新北市政府和女巫店負責人彭玉晶溝通後,已確定女巫店將繼續經營下去。




延伸閱讀

女巫店官網

阿拉大火

女巫店停業新聞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