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整修後的三合院外觀/陽光國小 |
【記者洪祥祐/新竹報導】一棟殘留於新竹市陽光國小內的三合院,原本在建校時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在卻校方委員挽留的建議下,意外重建融為學校的特色建築,並將三合院發展成為課程之一,讓學生們藉此思考歷史建築背後的文化意義,成為學校鄉土教育的一部分。
陽光國小成立於一九九八年,在建校時,學校腹地內有一戶人家遺留下的舊三合院。陳思玎校長表示,原本校園規劃單位傾向不保存三合院,卻在陽光建校籌備委員們的努力下,認為應該讓校園建築形式奠基在「以教育為主體」時,歷史建築存在意義的思考,讓我們產生文化保存的新思維:三合院的存與廢不再是文化意識形態的爭辯,而是從老師的課程與教學、孩子的學習與體驗,重新思考舊建築存在校園的教育價值與意義。
陽光國小成立於一九九八年,在建校時,學校腹地內有一戶人家遺留下的舊三合院。陳思玎校長表示,原本校園規劃單位傾向不保存三合院,卻在陽光建校籌備委員們的努力下,認為應該讓校園建築形式奠基在「以教育為主體」時,歷史建築存在意義的思考,讓我們產生文化保存的新思維:三合院的存與廢不再是文化意識形態的爭辯,而是從老師的課程與教學、孩子的學習與體驗,重新思考舊建築存在校園的教育價值與意義。
原本老舊殘破的三合院,在學校重新裝潢和添購家具後,有了不同以往的風貌,雖將原本的房間改建為多媒體教室和文物展示間,但仍保留三合院原有的建築設計,如茶館、神明聽、灶房、食飯間和雞舍都仍存於三合院中之,將傳統融入現代之中,成為陽光國小獨特的建築。
三合院鄉土課程的內容包括「咱的土地咱的厝」,以多樣的傳統文化為課程主題,如製作沙包,小朋友們自己準備綠豆、針線和縫布等材料,並且靠自己一針一線做出沙包,之後配合傳統閩南語童謠帶活動,讓現在生活在科技發達的孩子們接觸過去簡單有趣的童玩。還有配合冬至的「食圓圓大團圓」,讓家長與小朋友們在三合院中一起搓湯圓,在冬至時一同吃湯圓過冬,並從這中體驗三合院古早的生活樂趣。
三合院也成了當地社區另一個活動場所,當地社區常和學校一起舉行活動,讓居民和師生們一同參加,陳思玎說,像是利用新竹有名的貢丸和水晶玻璃,舉辦「陽光貢丸節」活動,一邊學習水晶玻璃的製作過程,一邊品嚐道地的貢丸,讓學校在地產業結合,拉近社區居民彼此的距離。
回想當初三合院的存廢,陽光國小的學生和老師們,都認為將三合院保留下來是正確的決定,現在三合院已成為陽光國小不可缺少的重要特色,並將這份遺留下的美好繼續維護下去。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