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31日 星期二

雞婆「崔媽媽」 讓大學里動起來

【記者施君平/生命力報導】「我們的綽號叫『雞婆』!」「崔媽媽服務中心」原本是位於台北市溫州街的一家租屋中心,卻因為看到社區民眾對地方事務的冷漠態度,終於在三年前打破沈默,撥出組織內部份的人力,積極投入社區工作。前兩年連找人參與活動都很難,如今社區民眾卻會主動詢問,附近商家也毫不吝嗇地提供資源,「崔媽媽」的雞婆已經得到善意的回應了!

「崔媽媽服務中心」的成立,原是為了紀念一位在民國七十八年支持「無住屋運動」,但卻在活動三天後因肝癌去世的崔陳水金女士。辦公室座落在大學里,以租屋為服務項目的「崔媽媽」,組織核心為支持無住屋運動的台大城鄉研究所人員。社區人際關係冷漠,雞婆的他們,雖然不是社區的居民,但對於自家辦公室門口的情況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租賃工作行有餘力,他們結合了社工系學生、義工、家庭主婦及社團,從溫州國宅開始了社區工作。

剛開始,由於居民們只對一些吃喝玩樂的活動有興趣,「崔媽媽」所舉辦的卻是維護治安、打掃街道、認養樹木等活動,根本吸引不了民眾參加,發出去的傳單也只有被丟在地上的份。「崔媽媽」決定找一件整個社區都會關心的事來號召大家,他們選中了鄰近的三個社區公園,要替這些公園改頭換面,希望居民能多多在意自己所住的地方。

其中佔地較大的溫州公園是主要目標,「崔媽媽」的人員花了不少時間了解附近居民對公園的利用程度及整體空間的滿意度,發現公園的圍牆減低了社區人與它的互動,而空間的配置也無法配合需求。「在都市發展局及里長的協助下,一連串的會議和行動開始了」「崔媽媽」社區秘書陳嬿靜說:「大家開始了解到,這些活動雖然沒有什麼好處可拿,卻事事關己。」

陳嬿靜說,如何動員居民是重點。由於社區中多是忙碌的上班族,白天根本見不著人影。「崔媽媽」的人員只能在大清早到公園,向早起運動的阿公阿媽打招呼、聊天,問問他們的想法,並告訴他們有什麼活動可以參加;下午又去找玩耍的小朋友,藉著吸引小孩參加活動,讓他們把家長帶出來,達到讓民眾參與的目的。

高里長樂意幫忙,而且也願意聽聽這群年輕人的意見。「況且里長也知道社區中有那些人會對這些活動大力支持,減少了我們自己摸索的時間。」陳嬿靜表示,相對於其他社區團體的組成都是在地居民,能夠全天候地與社區進行互動,「崔媽媽」卻因為是個外來社團,只能花部份時間在這上面,人脈方面實在需要當地人的協助。

「和別的社區不同的是,我們沒有具爭議性的議題來凝聚眾人的力量,大家必須自己意識到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性。」

「三年的努力,已經有成績了」陳嬿靜說:「這裡鄰近台大、師大,附近發展出書店、影印店和餐廳,從前商家只認為自己是租用店面,和居民的界線分的很清楚。」「利用他們的專業,我們設計了社區導覽,拉近了店家和民眾的關係;現在如果我們辦活動,他們會主動提供飲料、獎品,上次還有人提供了好大的一鍋麻油雞呢!」

陳嬿靜提到去年十月舉辦的「溫州賽旗大會」,由居民、社團、商店繪製將近兩個人高度的布旗,要票選出最具特色的優勝者。總共四十幾面旗幟,豎立在溫州公園,參賽者都表現出自己的風格,這是專屬於大學社區的公共藝術,最能代表這個社區的特點。「不論是看到小朋友趴在旗子上畫圖,還是店家要求把代表本店的旗子搬到店門口當做標誌,都讓我們覺得很高興。」

因為下雨而必須回收旗子時,只有兩個工作人員,卻要拆四十多面旗。一位路過的阿婆看到了,主動地幫他們拆纜線,工作人員正要道謝時,阿婆卻說:「啊!我也是『雞婆』啦!」這句話頓時令他們感到「『雞婆』的作法被認同了」。「雞婆」帶來的結果是,學校內會安排垃圾分類的課程、洗衣店則免費提供澆花的水。

「崔媽媽」和社區發展協會合辦了一份社區刊物「溫州花園」,記載了大學里的大小事。目前最教「崔媽媽」擔心的是,溫州公園工程因投標廠商不足而多次流標,「崔媽媽」希望能將建材成本和利潤盡量拉平,好推動廠商前來競標,否則,公園完工不知要等到何時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