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18日 星期三

推動社區營造 「法國號」不遺餘力

【記者劉學珊/生命力報導】「施比受更有福」這一句話人人皆知,而對「法國號」來說,這更是它為社區服務的指標。「法國號」負責人陳君卿表示,在基督徒心中,都有一個「給」的觀念,也就是付出,藉由「法國號」對居民的付出,讓居民也能夠學習去「給」,再將從社區中得到的服務,反回饋給其他人。

在停滿汽、機車的狹小溫州街道,「法國號」並不顯得特別起眼,但走進這間小小的pub,卻有種溫暖的感覺,心情也可以變得更平靜。「法國號」是台北市溫州社區中一個另類的文化產業,它是由幾位基督教友共同經營的,你可以說它是間pub,也可以當它是間教堂。這間pub形式的教會,不但每個星期天舉行教堂禮拜,現在更走入社區,為居民服務。


身為溫州社區的一份子,「法國號」憑著一股為社區貢獻的理念,興辦社區才藝班,對居民進行才藝培訓。另外,「法國號」的工作人員還在社區辦的活動中,以帶動唱以及才藝表演的方式,溶入整個社區。「我們扮演的是一個連結者的角色」,陳君卿表示,「透過才藝的培訓,將表演藝術,如戲劇、音樂等,與里辦公室配合舉辦活動,來凝聚居民的共識,使這個社區的疏離感與隔閡消失」。

「法國號」最近更成立「致福益人社區學苑」,開設語言班、才藝班等訓練課程,希望擴大能居民生活領域,增進並培養居民生活情趣,以及推動學習風氣,讓居民能有效投資時間。

然而,每個社區營造運動都會有的問題,同樣也出現在溫州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與共識,是社區營造最大的關鍵。「我們是為了滿足居民的需求而存在,但我們卻也一直只停留在滿足居民需求的點上...。」「每個人都會問這個活動能給我什麼,卻不會想我能給這個活動什麼。」陳君卿認為,社區的維繫是必須靠居民的愛護與關心,單靠一個團體的努力,得到的成果畢竟是些微的,她表示社區營造是需要居民的自發性,藉由「法國號」的影響力,希望居民們能自組成更多為社區服務的團體。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