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25日 星期三

劉素貞 用心特教二十年

【記者何易霖/生命力報導】「在我班上的學生,就好像是我的兒女一般,我會竭盡所能的照顧他們,愛護他們。我並不覺得啟智班的學生們比正常的小孩笨,對我而言,他們就如同天使一般的純潔,可愛。」任教於基隆市立仁愛國小啟智班的劉素貞說。

劉素貞可以說是台灣啟智教育的先驅。早在民國六十七年,台灣啟智教育尚未成熟的階段,剛從學校畢業不久,才二十多歲的她,因為當時任教的基隆市立中山國小校長要求她投入特教工作,便放棄了原本較為輕鬆的一般國小老師的職務,毅然決然的加入特教的行列。


 劉素貞笑著說:「當時我只是抱持著上級指示我的工作,我就必須努力把它做好的心態,也沒想到一做就是二十年。」就是這份責任感,成為她從事特教工作的動力。  

不是特教科班畢業的她,為了接下這份神聖的工作,必須不斷的到國立台北師範專科學校(現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進修,來充實自己特教的知識。二十年下來,劉素貞從一個特教工作的門外漢,搖身一變成為現在學校裡啟智班的組長,負責解決各種特教的疑難雜症。劉老師很有自信的說:「或許我並不是很擅長於專業理論的論述,但是二十年的工作經驗累積下來,讓我對於自己實務方面十分自豪。」

 劉素貞從事特教工作,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一帆風順。在工作初期,她必須忍受朋友和同事的閒言閒語,甚至是冷嘲熱諷。在二十年前,不懂得特教工作的人,總是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只有能力差的老師,才會被分派去教那些程度較低的學生;所以,當時的劉素貞也被貼上「品管不良的老師」的標籤,讓她感到十分沮喪,還好有家人的支持及鼓勵,才讓她重拾信心,繼續往特教工作發展。

「其實特教工作並沒有外界所想像的那麼單純、簡單」劉素貞說。「有些情況比較嚴重的孩子,連日常生活的瑣事都沒辦法自己打理,必須無時無刻的陪在他身邊才行;加上現在的啟智班定位仍不清楚,往往班上會同時集合了過動兒、智障、自閉症等不同症狀的孩子。對於不同症候的學生,也必須要用不同的照顧方法才行。」「不過,有一個大原則是不變的,那就是『用心』去對待這些孩子。」劉老師表示。

 除了平時上班的時間之外,劉素貞在星期日還要不定期的到一些身心疾病十分嚴重,無法到學校上課的學生家,做在家教育和心理諮商復健的工作,雖然從事特教工作佔去了她大半的時間,劉素貞說:「只要看到這些孩子們每天有成長和進步,這些辛苦也就不算什麼了。」

 「我覺得光讓這些孩子受到學校和家庭的呵護是不夠的,因為這些孩子不可能永遠被學校和家庭所庇護。」劉素貞強調:「最重要的是社會大眾要能接納他們,以及政府必須健全社會福利制度,讓這些孩子能和正常人一樣立足在這個社會上。」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