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18日 星期三

曾文龍 從工廠經營者變成文化工作者

【記者鄭珮汝/生命力報導】對於本土文物感到興趣的曾文龍,但因常久忙於工作,而無深入的研究。七、八年前,他透過友人的介紹,參加了台文聯誼會,因而結識了許多愛好本土文化的人。在這個聯誼會裡,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包括醫生、老師及其他一般的上班族等。他們在沒有經費及固定場所的情況下,仍然固定每個月在不同場所聚會,研討本土文化。

在這個聯誼會裡,曾先生看到了一群人,不為什麼,只是因為一份熱忱,在為本土文化,努力著、奮鬥著。其中,有一位陳元興先生,本身是一位牙醫,但卻把他所賺的錢,全部拿出來出一本關於「台語」的書,雖然賣不出去,但他還是把書送給別人閱讀,當時曾先生的內心感動不已。然而,在沒有場所及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及面對本土文化的不被提倡,一年後,聯誼會解散了。


雖然如此,曾先生認為:如果再不去推廣本土文化的話,那以後的孩子將不知道什麼是「本土文化」了。但是,他也知道從事本土文化工作不是一天兩天就可達成的,是需要長久的時間、心力及金錢。在與太太商量許多時日後,曾先生決定將工廠的事務慢慢移交到下一代。在新莊開一間本土文化書局<咱兜-新庄>,裡面有許多的本土書藉,包括原住民 、客家、各地的歷史文化等。此外,還有陳列了傳統的文物,如陶器、布袋戲等。

曾先生雖然對本土文化有興趣,但畢竟所知有限。他開始積極投入一些文化團体,包括新莊文史工作室、新莊文史讀書會、西田社、扶輪社等。透過參與,他結識了許多的同好者,擴展對本土文化的了解領域,也得到許多的經驗。這群愛好本土文化的人,開始積極地協商、計劃如何去保存、並推廣本土文化。如新莊文藝季中的新莊老街導覽;西田社的布袋戲文化保存、老技師的技藝記錄等。

曾先生更希望能把本土文化帶入社區裡。他希望以「咱兜-新庄」做為一個橋樑。一方面他與新莊的國小協商,讓學生把作品,在店內的展覽室展覽。讓學生的家長或社區居民來欣賞。此外,也提供一些陶藝家、畫家在此做展覽,讓社區的民眾也能去享受文化的美味。另外,也開授傳統布袋戲的課程,讓小朋友更了解本土的文物。他希望藉由民眾的接觸,進而能去重視。

雖然近年來,政府及地方開始推動本土文化,如本土文化教材、舉辦文藝活動等,但曾文龍認為,推動本土文化的困難除了經費之外,最大的困難在於一般人的價值觀。他說:「幾天前有位校長,到我店裡去,看到一幅由新莊本土畫家所畫的作品,覺得很滿意。但是,那位校長居然說:『那裡可以買到一樣的,但比較便宜的』…。」曾先生覺得,或許要大眾去重視本土文化,是件艱難的事。但是,他仍然會繼續努力,因為「我只是做我喜歡的事而已」。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