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美惠講述在社區推動綠色產業的心得,由左至右 依序為周美惠,以及學生 巫亦桓/攝影 |
【記者巫亦桓/台北報導】位在台北縣三芝鄉的「臨海社區」,是由一棟棟別墅所組成,十幾年前是非常有名的地方,一棟棟獨立的別墅,旁邊就是海邊,在當時讓許多人非常喜愛臨海社區,
戴炎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美惠,也是社區內的一份子,她在一九九六年,當全台灣都還沒有綠色概念的時候,她就在「臨海社區」內推動了許多綠色運動以及授課,像是介紹許多德國的綠色產業,跟帶領民眾從事許多環保、綠色活動,像是資源回收、淨沙灘、雨水回收等。
在臨海社區的家,周美惠有一棟太陽能板發電的屋子,在十年前這是非常少見的,門前鋪設透水磚,而不是鋪上水泥讓土壤死亡,她覺得台灣天氣太潮濕,所以不管是要建造一般建築或是綠建築,都要把屋子架高,讓屋子通風,屋子的壽命也可以延長,淡水社區大學的學生林小姐說:「看到周老師的房子,讓我又更加驚奇。」
周美惠在小孩讀國中之後,全家搬到德國兩年,原本就讀建築的她,在德國看到德國人如何從小培養小孩綠能的概念,像是讓小孩自己研究太陽能跑車,她還看到許多工廠生產回收再生的產品,還有太陽能板面的屋頂,周美惠感嘆的說:「台灣的綠能產業,落後其他國家實在是太多年了。」
回國後的周美惠,就在「臨海社區」開始推動綠能生活,剛開始是做廚餘堆肥,還有紙類回收,當地的居民看到她這樣的行為,也都一起來動手做,當地居民劉小姐說:「我跟周老師本來就是朋友,看著她做這些活動,我也開始做了。」之後還做了鋁罐回收、電池回收,周美惠回憶當時說,我拿著許多再生紙、玻璃回收的產品,許多來社區上課的人很驚奇,當地民眾也覺得很酷,所以我在社區內推動這些綠色活動,大家都很支持。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