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因應糧食危機 農業新方向

【記者林依儒/台北報導】「台灣今年已經是第三年吃到戰備用糧,這表示糧食自給率已低於三成,其餘大部分皆須依賴進口。」楊儒門於輔仁大學管理學院的農業講座中,提到台灣目前的糧食危機。

楊儒門提到現今台灣的飲食習慣,已經是小麥多於米類,即麵食多於米食。農委會提到的台灣糧食自給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事實上是指稻米方面的糧食自給率。


根據農委會農糧署的統計資料顯示,二○○九年台灣在糧食自給率方面,穀類自給率只有24%,其中稻米自給率為百分之89.5%,小麥卻是0%,整體平均農糧自給率只有32.4%。相較於二○○八年的30.5%只有升高了1.9%。自給率三成的台灣,表示七成的糧食皆為國外進口,因此在二○○八年全球糧食價格波動,小麥進口價從每公斤7元上漲至16.2元時,便造成國內物價大漲。

由於糧食減少,楊儒門提出生活中的一個例子:「有發現鹹酥雞都不賣魷魚頭了嗎?因為被大陸買斷了。」而且以後這些搶糧食的例子只會愈來愈多。但是台灣新聞對於糧食危機的關心卻相當少。楊儒門認為糧食危機以及食品安全必須提升到國家安全的層次。
「在亞洲國家中,南韓將糧食自給率從五成提升到五成五;日本原是四成,花了五年時間提升到四成五;大陸則是九成。最低的就是我們台灣。」楊儒門說台灣農業長久不受到重視,一旦限水都先限農業,就因為產值只有百分之二,其次限用家庭用水,最後才是限制產值最高的工業用水。「沒有那些大企業,網路也只是慢了點,但一旦沒有糧食,我們要如何生存?」

面對糧食危機,楊儒門鼓勵大家吃當季、當地的食物,而不是選擇非當季的產品,像是柳丁盛產在冬季,但夏季時柳丁汁卻賣得最好。並支持台灣在地的農產品,讓台灣的農業可以更加蓬勃,連帶台灣的農糧自給率便會升高,農人更能夠放心種植農作。而為了推廣台灣當地農業,楊儒門推廣的248農學市集,販賣的農產品皆強調安全、無毒、友善。他認為透過市集的推廣,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農業的重要,以及對大自然友善的農業概念,一旦農人獲得尊重與支持,便會使得更多人願意繼續投入農業。


延伸閱讀


248農學市集


糧食爭奪戰 - 台灣離糧食危機還有多遠?


全球糧食危機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