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特色學校報導 影響教育雙峰化

【記者張曼懿/綜合報導「特色教育」的發展,讓每個學校都擁有將自己優點發揚光大的機會,但是全國教師會對媒體報導「特色教育」有著不同的聲音。二○○九年三月二十三,全國教師會舉辦論壇,批判雜誌炒作中小學「選校」議題,過分強調人民有「教育選擇權」,忽視背後的教育M型化、學校雙峰化、人口素質兩極化、公立學校汙名化的影響。
全國教師會針對《親子天下》及《商業周刊》以專題的方式,大肆報導「如何幫孩子選對學校」及「百大特色小學」的內容發聲。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投書報紙,痛批這些雜誌「赤裸裸的掀開國民中小學商品化的戰火」。他表示,中小學是國民教育,社經地位良好的家長才能「擇校」,才有財力搶占學區或付出私校昂貴的學費、負擔接送上下學的交通成本。

雜誌區別出特色教育後,家長會因為家庭經濟狀況,去影響孩子就學的學區,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孩子便失去了選擇的權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生鍾明倫在《特色小學是助長消費市場化的教育商品》文中也提到,百大特色小學的出現,讓更多中產階級的家長逐漸向這些學區移動,邊緣化弱勢階級接受高品質教育的可能性。

鐘明倫提到,「百大特色小學的專題報導就像是百貨公司的商品宣傳單,宣傳單告訴你有什麼樣的商品可以進行選擇。」於是教育的性質,因為特色教育開始轉變為買賣的教育,這樣商品化的過程,讓現在全台灣提倡特色教育的學校,蒙上了一層陰影。

經過全國教師會的大力抨擊,商業週刊與親子週刊對於全國教師會的看法也有所回應。商業周刊商業品牌公關部資深經理林秋寶表示,「該刊製作的百大特色小學以公立學校為主,希望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學習興趣後,幫孩子找到適合的學校,立意是良善的。」因為都是公立學校的報導,因此不會有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競爭,而學習M型化也不會出現。

親子週刊的總編輯何琦瑜也在《對全教會批評的回應》文中提到,「希望透過調查、採訪、國外借鏡,提醒所有教育決策者,公校目前以及即將面臨的危機和處境,這是政府應當作為之所在。」雜誌出刊的原意,並不是要讓貧富差距的孩子們得到不一樣的差別教育,而是想要提醒政府公立小學教育的盲點。


延伸閱讀
瑞比特—看特色小學

吳興留言板—學校是商品?

商業週刊—百大特色小學網站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