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林麗媚 「手」護聽、聾溝通橋樑

【記者蔡依芸/生命力報導現任中華民國聾人協會理事之一的林麗媚,現正在中天新聞台接受訓導,不久之後將上主播台擔任手語翻譯主播。她開始學習手語是在民國六十八年的秋天,那時候台視「五燈獎」節目的手語歌比賽單元正讓手語大大的流行了起來。

當時的林麗媚只是一個剛考上五專的新鮮人,卻在大姊、二姊相繼因為這股「手語熱」而到手語之家學習手語之後,也和三姊一起到手語之家「報到」了。然而,四個姊妹中,只有林麗媚一個堅持到了現在,還沉醉在手語的世界裡,並且以手語為聾人和聽人之間搭起了溝通的橋樑。

當參加中華民國聾人協會手家(手語之家)志工團所主辦的聽障專題講座的觀眾們,不管是聽人或聾人,在聽到或由現場手語翻譯得知這段由手家出身的手語翻譯員所做的經驗分享,都對林麗媚對於手語的這份堅持歡欣鼓掌。

在林麗媚的手語啟蒙課程中,她遇到一位常來旁聽的穿著空軍軍服的大哥哥。看著他用手語和教學的聽、聾老師對話著,更是讓她對手語深深著了迷:「竟然完全不用開口說話也能夠溝通,這實在是太神奇了!」也在這位大哥哥的指引下,林麗媚由借給手家上課的龍安國小教室,來到了當時位於愛國西路地下道旁的手語之家。

從此之後,在林麗媚五年的求學過程中,大半的時間都是在手家度過的。因為回家的路上要到手家附近轉車,所以一放了學,她就背著書包、穿著制服,甚至瞞著媽媽往手家跑。在這個一大群聽、聾朋友們聚集的地方,林麗媚用無聲的語言和他們交談、聊天,分享一天中所發生的趣事,和不足以為外人道,只有懂得手語的人才能樂在其中的神秘感。林麗媚表示,也是在這段日子裡,手家的人們幽默開朗的個性,讓她卸下了害羞、恐懼的面具;隨著手語技巧的精進,她也開始受邀在學校手語社團任教。

林麗媚從學校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和學校所學無關的手語翻譯工作,為當時自美載譽歸來,剛成立攝影工作室的陳英宗擔任手語翻譯和開發客戶等相關工作。之後擔任中華民國殘障福利促進會的手譯員,主要擔任中視午間手語新聞的播報工作;接下來回到手家擔任值班、會務等工作。一直到民國七十八年,結婚後專心成為家庭主婦,而漸漸淡出了手語工作。

林麗媚說,畢竟在手語之家有過許多成長和美好的回憶,於是在手家的俊樂老師的鼓勵和先生的支持下,再次到警專的手語社任教。在這中間,林麗媚已經有整整七年沒有接觸手語了。再踏出社會的決定,當初讓她面臨了極大的掙扎。她說:這是身為家庭主婦跨出家庭的一小步,卻是改寫我生命的一大步!

在開始重新教起手語之後,林麗媚發現自己手語能力的不足,便開始重返手家放下身段,將經驗歸零,重新以一個學生的身份謙卑的學習手語。在這之中,許多從前就在手家認識的良師益友們都紛紛來鼓勵、探望。像是現任聾人協會的常務理事的陳濂橋老師、執著於推廣手語的振輝老師等等。

之後她也擔任了手家的社會服務組組長,考取了台北市政府的手語翻譯員證照,一直到現在即將要再次站上手語主播台。在一次次的挑戰中,朋友和家人都全力支持著她。林麗媚說:我也一直告訴我自己:「你們都相信我,我也要相信我自己。要給自己一個機會」也因此她更伸展了生命的觸角,在服務聾人的路上一直往前走。

她說,「我有時候在想自己上輩子是不是聾人,而且是不會手語的聾人,所以這輩子才會花一半的時間在學手語。」但她不但不曾埋怨,反而很慶幸能融入聾人朋友的生活中,讓他們認為自己和他們是「同一國的」,甚至有時忘了她是個聽人。手語豐富了林麗媚的生命,讓她成為聽、聾人間的溝通橋樑。如她所說的:聽、聾都是最珍貴的寶藏,只看你是否有這福份,願意花時間、精力與之分享。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