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5日 星期三

九二一建築記事 反映建築劣質化

【記者張仲琬/生命力報導 「這不該是天災,如果家是堅固的,不變形扭曲,不變形倒塌,他們或許都能承歡膝下,安享天年。」紀錄片導演簡史朗在他的紀錄片「九二一建築記事」裡說。

「九二一建築記事」是九十年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紀錄影帶獎的得獎作品,十二月三日時在國家電影資料館放映。這部影片討論台灣的不良建築環境,以及劣質建築對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脅。導演簡史朗在得獎感言裡說道:「地震其實是所有台灣人民無法迴避的宿命,如果選對了居住的地方,所有公私建物都按照建築規範建築,再加上一些簡單的防災措施,我深信地震的災難應該是可以減到最低的。」

影片裡的受災戶接受訪問時說:「讓我們知道哪裡不能蓋房子,是我們對政府的期望。」而希望工程總工程師謝雷諾認為若要避免傷亡,除了要避開地震帶之外,不被核准建造房子的地方,「不能蓋就是不能蓋」。

「九二一建築記事」觀照了許多不良建築的面向。建築業者林芳志在影片裡談到「強柱弱樑」的影響。他說:「台灣寸土寸金,為了好看,常犯了『強柱弱樑』的大忌……『強柱弱樑』看來壯觀,但他們忽略了當樑若粗重,負載就重。」

「變成千層派的違章建築」、「民間的補強施工」、「短柱效應」和「埔里的公共設施」,是「九二一建築記事」裡深入淺出探討的另外幾個面向。影片裡有一棟在九二一中倒塌的違章建築大樓,政府核准的高度是四樓,但卻被偷蓋成七樓半。住在隔壁的居民說:「我們沒有門路啊,陳情有兩三年了……它未倒之前我們提心吊膽,倒了之後我就安心一半了……」

影片中還訪問了建築師謝金勳對民間補強施工的看法。他說柱子斷了要修補的時候,我們應該要考慮到「側向力」,民間草率的補法在小地震時或許有效,但補強是為了大地震,「大地震時,有補跟沒補一樣,只是『做心安的』,會令人失去了警覺心,失去了逃生機會。」謝金勳說。

謝金勳在觀察九二一災後的房子後強調,許多的房子蓋法,都犯了「短柱效應」的錯誤。他說「短柱效應」是一種施工錯誤。有些施工「等於是將鋼筋剪掉,等於沒有鋼筋一樣……我看到的,十根柱子裡,大概有一半到四成,都是這種施工錯誤。」

簡史朗在「九二一建築記事」裡談到,埔里的公共設施,包括鎮公所、警察局以及所有八百多所的中小學,在九二一中無一倖免,全部倒塌。影片訪問了謝雷諾的觀點:「公共的工程,應該是要保護更多人……做事要秉持良心,更何況是保護人的房子。」謝雷諾說當他檢查重建中的建築,焊工做得不行就要全部重焊,接縫做得不好就都要全部加強,「但是,就是這樣子在拖工程啊……」

謝雷諾還說,蓋房子最重要的,是要找正牌的建築師及結構技師,而政府應該設立及落實一個嚴格的制度,然後開大量的講習會及在媒體上宣導給民眾知道。

簡史朗在影片的最後,提到了九二一大地震其實不是沒有前車之鑑。他說九二一中,真正死於天災的人寥寥可數,主因是因為人們沒有把安身立命的建築蓋好來。他拍攝了歷史的文獻,證實埔里在八十二年前就發生過大地震,只是八十二年後人們仍然在九二一中,因為建築的失敗而受苦。「我仍堅信,地震不應該死人……我深深地期盼著,我們會在九二一中學到教訓。」簡史朗說。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