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培訓攝影家 紀錄原住民大小事

【記者林海/生命力報導「原住民在台灣社會長期的邊陲與弱勢化,使得原住民在台灣主流社會中成了無聲的一群,部落社群結構的解體,更使原住民社群失去了自主性,而原住民幾千年來祖先所流傳的文化智慧,也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下逐漸一點一滴的流失。」,原聲報枋汝蓉小姐對於原住民文化在社會上的相對弱勢作了以上的表示。

有鑑於此,原聲報結合埔里社大聯合舉辦此在地紀錄片工作者培訓計劃,希望透過從十一月二十日到十二月底這一連串的系列紀錄片攝錄影技術以及原住民議題之相關討論課程,並帶領學員實地操作、實習,並期望透過習作讓學員在訓練後能更加熟稔紀錄片工具的運用,如此不僅訓練絡工作者攝錄影之技術,更能夠提昇其對原住民議題之認識。

本活動聯絡人枋汝蓉表示,原住民的資訊傳播方式需要被注意,因此特別瞄準原住民的議題作為出發點,藉著家用攝影機,讓部落居民能自己紀錄原住民文化、部落議題,用在地的觀點詮釋部落文化。枋汝蓉說,原住民的文化在漢民族文化的衝擊下逐漸流失,培養在地工作者擔任部落文史紀錄者,是刻不容緩的事,而透部落工作者的紀錄觀點,傳遞原住民文化訊息,更有助於族群之間更進一步的認識、互動與理解。

原本活動所要招收的成員是針對原住民部落的居民,但是後來卻有各種不同身份的人來參加,除了部落居民以外,還包括台北地區的學生、社工人員、九二一重建人員、環境教育工作人員等,顯示還是有很多不同層面的人關心並想要協助發揚原住民文化。

本次課程從簡單的攝影概論,探討攝影的語言及表現,並解釋紀錄片工作者的工作態度與觀念,然後逐步進階到深入一點的剪接課程,雖然是跟業界的技巧仍有一段差距,但是卻給學員最大的幫助。

枋汝蓉表示,有些學員原本有在拍攝這方面的影片,上了課之後更有幫助,而有些學員有相關的議題,上課之後就能夠付諸實行。枋汝蓉說,要讓學員所拍攝的作品馬上就能用是不太可能,但是主辦單位會策劃成果展,或者用網路傳播的方式,讓學員們的作品可以呈現在大眾的面前。

在台灣已經有許多在地文史工作者,不管是從事鄉土文史採集、民間藝術、原住民文化研究、環保生態運動、社會運動,逐漸開始普遍使用攝影機此項紀錄方式,以「影像」更精采地把人文活動紀錄下來,保留珍貴的人文資產,傳遞真實的生活風貌與經驗。


延伸閱讀

原住民學習編採 社區報成立有望

原報 一份屬於原住民的報紙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