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溝通 不再是遲緩兒的夢魘

【記者王心怡/生命力報導明新啟智中心位於小小的巷子裡,坪數不大的教室內,一、二十名專注的家長坐在小小的矮椅子上,眼睛眨也不眨的盯著投影,為的就是希望學會如何降低家中寶貝的語言障礙,以及增加溝通的技巧。

一般兒童正常的語言發展階段,零到二歲的時候,為口語前期,這個時期的小朋友在發展各種感的能力,包括「口腔動作」。所謂的口腔動作是指像是呼吸時的吹氣、閉唇親親、舌的上下左右外內動、下顎的大口咀嚼等動作練習,以加強說話所需的口腔功能。而三到五歲的基本口語能力建立期,會開始大量的學習說話,並且修正;到了五至七歲,己經是發展語言精熟度的時期了。

長庚醫院語言治療師,陳美慧老師認為,會造成遲緩兒童語言發展問題的因素,有可能是因為聽的能力不佳,而導致語言發展遲滯,所以家長要用悄悄話的方式,面對面說,句子不要太長並用引導式的問話,以加強孩子在聽方面的專心度。也可能是口腔動作在發展的時候,協調能力不好,而造成小朋友發音的結構方式異常,如果要避免這個問題,在口語前期時,就不要只讓小孩喝牛奶,可加上一些較軟但是需要咬的食物,以訓練口腔動作。

一般正常的小朋友,在二歲多到三歲多之間,都會有一段正常的口吃階段,說話時需要較多的時間思考,此時父母應該保有耐心,千萬不能催促,否則會因為沒有信心而養成習慣,造成蓄發性的口吃。還有一種情形,就是溝通行為及互動異常,這樣的孩子會一直停留在模仿的階段,不懂得應用己經學到的語言,或是像過動兒,是屬於較低層次的表達方式,多是以動作來代替語言。

每個孩子語言發展的速度略有不同,雖然如此,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參考界標,來訂定是否有可能語言發展遲緩,像是至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三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難以理解、五歲以後,句子仍常有錯誤、越長大越不說話。遇到這些狀況時,最好早日尋找專家協助診斷和訂定教育計畫。

陳美慧治療師教導家長,盡一切可能讓幼兒多看、多聽、多模仿,並維持兒童的學習注意力及聽覺注意的程度是否夠寬廣的問題。最好能夠配會日常生活的隨機自然情境,用邊說邊做的方式,讓孩子熟悉更多的辭彙。如果能夠多製造機會讓孩子敘述事情或說故事,效果會更好。

在進行語言訓練的時候,也有許多必須注意的事項。像是不論在和孩子說什麼,都要蹲下來或趴在地上和他面對面,或是模仿或重複孩子的動作,並他還不會使用完整或清晰的語言表達時,幫他說出他想說。在日常生活中指出東西的名稱,形容東西的特性及功用,並在一面做事的時候,一面說明在做什麼,解釋為什麼要做、怎麼做。跟孩子討論過去和未來、昨天和明天的事,且說一件事時,要包括人物、事件、地點、時間、原因和方法。無論如何,要記得讓孩子時時都能得到正向的語言刺激,所以父母必須時時做好正確的示範。

陳美慧治療師表示,教導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教導遲緩的孩子更是,多提供孩子說話的機會,對正確或恰當之反應及時給予回饋,增強其的信心與動機,語言溝通障礙之治療必須發揮無限的愛心和耐心,且持之以恆,長久不斷的努力,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將會是令父母最窩心的成績單。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