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昭儀/生命力報導】「一清早醒來,記得今天與人有約,卻偏偏記不起來是跟誰約?什麼時候?在那裡;明明是昨天才收好的印章,今天就想度不起來昨天到底是放在什麼地方;常常記不清楚孩子們的生日、把前天發生的事情記成是昨天、甚至有的時候會搞不清楚現在到底是民國多少年?」這些例子常常出現在家中的老人身上,一般人往往也會認為:「年記大了本來就會這樣,沒什麼值得緊張的!」然而,這種種的行為,都很可能是老人罹患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就是俗稱的「癡呆症」。由於台灣人口結構的轉變,高齡人口逐年增加,老人問題也就成為應該被重視的課題,因此,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與台北市立療養院合作舉辦的「社區精神心理衛生講座」中的最後一場,就於九月二十七日在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以〈忘了我是誰—談失智症〉邀請台北市立療養院主治醫生陳坤波主講。 失智症的發生往往是有前兆的,一般來講有:記憶力衰退,常忘東忘西、時間地點及人物的混淆、無法作一些日常生活工作、個性行為的改變、溝通困難、判斷力減退、心情時好時壞、常把東西放錯位置等十項。但是由於這些症狀在剛開始出現時,家人往往會視為年紀大後的正常現象,而沒有加以重視,所以陳坤波說,當家人注意到家中老人可能罹患失智症時,通常病情已是中度以上。 罹患失智症的年齡層,主要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發生的比例,是六十歲以上,每相隔五歲就以倍數成長。失智症發生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因為外在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患病,例如說:有些治療用的藥物,會減損人的智力、腦部傷害、情緒不穩、影養不良等,另一則是因人體腦部本身產生病變,譬如阿滋海默症、巴金森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