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2日 星期三

王受寧 培育文史人才的杏壇老兵

【生命力記者/戴宇岡報導】從音樂老師搖身一變,成了一位鄉土導覽的解說員。王受寧靠著他自發性的蒐集地方文史資料,成立文風古彩文史工作室,除了能充實自己,對於推展鄉土文化、培養愛好鄉土的下一代,也有不小的貢獻。

民國四十六年,王受寧從台北市立師範學校音樂科畢業後,就在國小當音樂老師。之後,為了發展自己的興趣,先後考進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及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夜間部,研習戲劇及中國文學。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加陽明山教師研習中心的古蹟之旅,開始接觸台灣古蹟和鄉土文學。當時授課的講師是李乾朗及王啟宗教授,因為看到兩位前輩專家不但研究精闢,解說詳盡,而且又富有趣味性,引起他深入研究的興趣。也就是這一次的機會,讓他後半輩子的生活有了改變。民國八十一年退休後,王受寧老師正式參加台北市文建會第一期古蹟解說員訓練,從此成為文化解說員的一員。

他首先從事龍山寺、行天宮、孔廟等寺廟的導覽工作,之後又加入二二八紀念館的導覽工作。由於他很希望能夠有自己一手訓練出來的文史導覽員,於是在民國八十五年,他正式成立文風古彩文史工作室,並且擴大接受預約導覽,包括同安人文化、安溪族群文化、北埔客家群、噶瑪蘭平埔族文化等。

另外,他還針對國小中高年級及國中生,舉辦「小小古蹟解說員研習班」,至今已經第三屆了,不但為家長提供親子互動的機會,也藉此培育古蹟解說的生力軍,為文化的傳承貢獻心力。

王受寧認為,從事文史導覽的服務,為了要讓學員能夠得到豐富而詳盡的內容,自我充實是必要的,因此他都會以自我進修的方式來涉獵相關的專業知識。另外,他對於寫作,特別是針對台灣史料以及民俗的學術研究都很有興趣,由於王受寧在師大國文系讀了四年,多少有點國文底子,因此他之前曾經在青年日報以及中央日報的副刊談論有關鄉土文史工作的研究,並且在民國八十六年以一篇「道教古寺廟研究」,在文建會於高雄主辦的台灣史蹟源流會論文比賽中獲得佳作的成績。

目前工作室除了定點的義務導覽外,大部分都是接受預約導覽,不過必須要是二十人以上的團體才行,並且會酌收車馬費。其實他也很希望能夠辦一系列的文史導覽解說營,但是都礙於經費不足而暫時作罷。王受寧表示:「我們有很多的構想都希望能實行,但是都沒有錢可以運作,雖然說只要能做自己愛做的事,報酬並不重要,但是那畢竟是最現實的條件。」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