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1日 星期三

中大心橋社 搭起孩童心中橋

【生命力記者/林慧雲報導】「我們利用遊戲的方式,和小朋友彼此熟悉並建立信任感,進而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導小朋友正確的觀念。」中央大學心橋社社長林筱珮表示。「建立心與心溝通的橋樑」,就是他們的宗旨。

中大心橋社是因應教育部的攜手計畫而成立的社團。心橋社課程組組長龔欣如表示,攜手計畫的最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學生在小朋友需要關懷的年紀,陪伴他們成長,並灌輸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他們主要輔導的對象為國小的學生,輔導方式分為班輔和團輔兩種。班輔組以一個班為單位;團輔組的對象則是有特殊背景的小朋友,例如都是在單親家庭的人,就會被分成一組進行輔導。

班輔組的服務員利用隔週休的星期六,去國小為小朋友上團體活動課;團輔組的服務員則是利用每週沒課的時間輔導小朋友。上課的教材是用小朋友的團體活動課本,而服務員會根據每個單元的主題設計遊戲。例如一開始為了讓小朋友熟記大家的名字而設計的「丟老鼠」遊戲;培養小朋友信任度的遊戲等。每次上團體活動都會有要宣達的觀念,根據目標設計一些遊戲,經由玩樂的過程中,小朋友就會比較容易吸收知識。

社員李志忠表示:「遊戲中小朋友的情緒會有高低起伏,我們控制他們的情緒變化階段,在他們的心情高潮和低潮不斷交替中,使他們醞釀情緒,並且透過遊戲讓他們能信任我們,最後他們就比較容易說出內心的感受,並接受我們要傳達的觀念。」

心橋社的社員都要受專業的心理輔導訓練,他們能藉由觀察小朋友的行為舉止,瞭解小朋友的特質,並糾正小朋友偏差的行為,傳達樂觀正確的思想。他們不只是單純的帶領團康遊戲,還能深入小朋友的內心世界。

李志忠說明,小朋友都是需要人家去注意的,他們會有許多不合群的行為,都是想引起別人的關心和重視。如果能注意小朋友異常行為背後的動機,就能瞭解他們想傳達的訊息。例如一個好強又不合群的小朋友,很可能是覺得自己不夠受到重視,而輔導員不僅要教導小朋友合宜的行為,同時也要調整小朋友的心態,讓他們能夠肯定自己。

龔欣如強調,小朋友通常都很想把自己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可是常沒有人願意真心的聆聽。而服務員利用一個星期八十分鐘,總共八到十次的輔導課程,和小朋友玩遊戲、對談,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和熟悉度,通常在輔導的中期之後,小朋友會比較願意和大家說出心中的困擾,整個團體也就會變的更緊密。

聯絡方式: 指導老師張慈莉 電話03-4227151轉7261 社長林筱珮 電話03-4276707轉851212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