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28日 星期三

陳樂芸 與病魔奮鬥的三歲天使

【記者張崇賓/生命力報導】「樂芸乖……樂芸最可愛……」,在台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重障看護中心的紅磚房內,社工李素雲一邊輕喚著樂芸,一邊輕拍著樂芸的背,小心翼翼地幫她排出卡在喉嚨中的濃痰……

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十七日,省立台北醫院人員在院內垃圾桶的蓋子上,發現當時只有一個月大的樂芸,在嚎啕大哭的樂芸身旁,除了一只裝有奶粉、奶瓶及衣物的小袋子外,並沒有任何的隻字片語交代。後來經過小兒科醫師檢查,發現她患有腦性麻痺、癲癇、氣喘等病症及小腿側彎、輕微兔唇、多項器官發育不全的先天缺陷,確定她是先天性多障畸形兒


由於當時無人當面認領,樂芸便於同年八月,在台北縣社會局的安排下,來到樂山。而後,根據樂山為棄嬰命名的慣例,以樂字輩來命名,並且跟當時院長的姓,姓陳,自此,樂芸才有了自己的名字及自己的家。

然而,就如同樂山院內的林玉蘭老師在給樂芸的信中所提到,「今年雖然妳才滿三歲,但是,這是妳每天拼命地,勇敢地靠著意志力與病魔搏鬥所獲得的短暫生命……」三年來,樂芸並未像其他同年齡的兒童,有玩具、糖果相伴;相反的,陪伴著樂芸的,是她長年臥榻的嬰兒床及如同三餐一樣重要的藥水與藥丸。而今年四、五月及六、七月間兩次嚴重的癲癇病發,更讓樂芸成為醫院的常客,甚至以醫院為家。

「六月的那次發病,讓她的病情開始惡化,甚至連醫生都說:『能熬多久,就算多久!』」,在談到樂芸的病情時,長期陪伴著樂芸進出醫院的樂山療養院社工李素雲不禁泛紅了眼。她表示,任何一次癲癇發作都可能奪走樂芸的小生命,雖然前兩次病發,都沒有帶走樂芸,卻讓她的腦神經受損更加嚴重,以前聽到音樂就會揮動的雙手,現在已經不太會有反應了。

李素雲接著說,有些家長看到樂芸每況愈下的病況,都會建議不妨讓樂芸安樂死,但是長時間的相處下來,與樂芸早已培養出深厚的感情,甚至將她視為自己的女兒看待,根本捨不得讓她這樣離開。加上每次就診時,樂芸總是非常乖巧的接受醫護人員的檢查與治療,沒有任何抗拒與掙扎,因此,雖然病情不樂觀,醫護人員也不願放棄對樂芸的診療。而長時間下來,「雖然不知道她是否能感覺到我們對她的關心,但是有時到醫院看樂芸時,也會看到她流下眼淚!」李素雲感傷地說。

雖然大家對於樂芸的未來並不樂觀,但是李素雲仍語帶哽咽地說:「我知道這樣的機會幾乎等於零,但是我還是希望樂芸有一天能夠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穿著漂亮的衣服,快樂地上學去!」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