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7日 星期三

用充滿愛的心教育智障孩子

【記者林瑞華/生命力報導】一般人對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多持尊敬態度,但是能瞭解他們工作內容的卻是少之又少。這是一份需要極大耐心和愛心的工作。

「小朋友,這是什麼?」「小白兔對不對?我們一起和牠照相好不好?」一踏進這位在松山火車站附近某國小附設的啟智幼稚班,只見滿室中、重度智障的孩子正排隊等著與兔寶寶的圖案照相,老師們忙碌地看顧他們地一舉一動。


這兒的孩子除了智障、多障兒外,還有自閉症與過動兒,班上兩位老師-林老師與蔡老師必須不時將過動且具攻擊性的小朋友隔離於其他人之外,還得強迫自閉症的小孩做遊戲與吃東西,安撫智障兒不定的情緒等等。雖然每天只與這群孩子相處兩個半鐘頭,但放學後往往已筋疲力竭。

「這些孩子大多沒有口語能力,所以我們教導的重點在於讓他們發音與了解單字的意思,同時加強聽覺、觸覺方面的教育。」一項簡單的發音練習或遊戲,輪完一圈時往往已花費半個鐘頭。「小朋友的配合度會隨情緒與生理狀況有所不同,當中不乏許多突發狀況,所以我們必須隨時注意他們的情緒。」林老師說。

然而,一天當中最辛苦的時間不是教學上的障礙,而是「點心時間」。當十點三十分的鐘一響,只見老師開始手忙腳亂的照顧每一個小朋友吃點心。食物入口又吐出來,點心削掉得滿桌滿地已是司空見慣的事,當中有一個孩子很挑食,總是拒絕吃東西,因此兩位老師必須分工合作地一個抓著他,一個強迫他進食。這個動作日復一日的進行,老師們早已駕輕就熟了。

「當初選擇這分工作的最大原因,是捨不得那些擁有同樣純真心靈,卻於智能上有障礙的孩子。我想,如果我有能力幫助他們一點點,我會很快樂的。」林老師說。「其實帶這樣的孩子時最大的心理建設,就是不要期待他們會有立即的回應與回報,當他們慢慢地學會一個動作,或家長向我們反映小孩子在家裡表現有進步時,就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蔡老師接著說:「而且許多家長會自願出錢出力幫孩子們添購新玩具或充當義工,他們的幫忙常常使我們很感動。」

「智障的孩子雖然比較難與人建立關係,但是我們對他的好,他全部都知道。」就是憑著這股信念,與陪著孩子們一點一滴成長的喜悅,支持著這兩位老師,使他們願意繼續獻身如此與眾不同的教育事業,並且做得無怨無悔。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