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5日 星期四

坪頂古圳 古早味的生態隧道

【記者林家弘/生命力報導】

假日到來,你是否會苦惱哪裡是出遊的好地點?若想好好體會自然生態的多樣性,並享受依山傍水的樂趣,坪頂古圳或許是值得你考慮的所在之一。

坪頂古圳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平等里,歷經清乾隆、日據時期先人開鑿,順著鵝尾山勢蜿蜒而下,共分作三條圳道:坪頂舊圳、坪頂新圳以及登峰圳。沿路上步道與水圳並行,水圳緊貼山壁前進,流水潺潺且水質清澈,四周生態豐富,是當地著名登山步道。若從清風亭出發轉入舊圳而行,不一會兒即可看見古圳尾端的渠洞,上頭著有「坪頂古圳」四個大紅字,水由此流入至平等里,可作當地的灌溉、民生用水。

為配合台北市政府的生態保育周,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於五月十日舉辦「坪頂古圳生態攝影之旅」,負責這次活動企劃的黃相雲表示:「這次保育周以水為主題,從溪流到古圳,我們可以從活動中觀察到因為水而衍生出不同的生態環境。」

這次活動的領隊向高世表示,古圳除了有其歷史意義外,由於它是水源地,遭受較少人為破壞,因此生態環境維持完整,像途中就可看到青蛇、紅斑蛇出沒,代表這裡食物充足,蛙類和蟲類繁衍興盛。向高世常翻開一些覆蓋物、石塊,或是觀察電線桿背面,藉此尋找小動物或昆蟲的蹤跡,他說:「像有些蛙類在夜間行動,所以得針對動物習性來進行觀察。如果今天再熱點,或許就能看到一些蜥蜴爬出來曬太陽。」

翻開路旁的石板,向高世發現有兩隻蟾蜍正伏息在土窪裡頭,隨即抓起其中一隻向學員解說,「這叫做盤古蟾蜍,是台灣最大的蛙類,分布範圍到三千公尺海拔,繁殖季時會到水邊繁殖。牠的前肢有四趾,後腿有五趾,而前趾並沒有蹼」,當受到驚嚇鼓脹的蟾蜍自體內一陣一陣地排出液體,向高世緊接著說:「灑尿是蟾蜍的防禦動作,但尿液並沒有毒,只有當牠受到很大的刺激時,眼後的腮線才會分泌毒液。」

途中學員在樹洞上發現有尾小蛇正享用著蝌蚪大餐。向高世興奮地說:「這種蛇稱作金絲蛇,是台灣的特有種,平常不容易看見。今天能看到牠吞食蝌蚪的情形,更是難得一見」,「而牠現在吞食的是艾氏樹蛙的蝌蚪,這種樹蛙會在樹洞中產卵」,當老師和學員拍攝下吞食過程後,金絲蛇的嘴巴開始一張一闔的動作,向高世隨即向大家解釋:「蛇吞完東西後,都會張開嘴巴調整一下。」

參加這次活動的林慶陽表示,在未加入學會前,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並不會特意去觀察。不過隨學會一次次舉辦生態攝影之類的活動,他嚐試著將一些動植物的學名紀錄下來,回去再搭配圖鑑查看、學習。林慶陽說,沿路上老師會對某些動物進行解說,跟以前登山只有走走看看的情形相較下,得到了不少收獲。

另一位民眾胡緯文則說,攝影是他的嗜好,但沒有特定的拍攝主題,都是看到了什麼就拍下什麼。後來因為參加學會舉辦的活動,讓他對生態攝影產生了興趣,也藉活動當中獲得走向自然、認識動植物的機會。


延伸閱讀:

1.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2.台北市政府建設局環境生態網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