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5日 星期四

早療先鋒 北市早療綜合服務中心

【記者丁羽禪/生命力報導】

臺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中心是全國第一個設立的公立早療機構,由社會局、衛生局和教育局三個單位共同合作建置了臺北市早期療育的綜合服務網絡,提供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通報轉介、評估鑑定及療育安置等系列整體性服務,讓遲緩兒經由早期發現、早期療育,而能早日與社會融合。

臺灣每年有約兩萬兩千多名發展遲緩的孩子誕生,而所謂的發展遲緩是表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歲還不會坐或站,二歲還不會開口說話,三歲還不能自己穿脫衣服,四歲還不會認顏色、數字及生活自理等等情形,就可能是屬於發展遲緩的病徵。研究顯示,如果能夠在三歲之前及早進行治療,則療效將是三歲以後接受治療的十倍以上,相反的,若是遲遲未接受治療,則原本有機會正常成長的小孩子,可能會變成為弱智、語言障礙等弱勢族群,社會及家庭因此必須付出更多的照顧成本。

一九九三年兒童福利法通過後,臺北市政府從一九九五年開始開拓兒童早期療育的資源,此後結合結合社會、衛生、教育三個單位的力量,成立了「臺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中心」,推動早期療育的觀念及工作,提供發展遲緩兒童及家長「轉介→評估→安置」的整體性服務,也陸續開發了二十家的早療醫療機構,提供後續的療育服務。

早療中心包括了通報轉介中心、評估鑑定中心及資源教室,分別由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和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負責。臺北市的發展遲緩兒童在經由醫療院所門診或家長自行進行個案通報之後,通報轉介中心會先將遲緩兒童轉介到評估鑑定中心,在經過評估鑑定中心診斷之後,通常會與醫院的復建科或心理科銜接,開始早期療育的課程。

目前早療中心共有兩家早療評估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發展遲緩兒童評估中心及市立婦幼醫院早療評估中心,而目前臺北市已經有二十家醫院可以提供療育資源,家長們可以依據遲緩兒的診斷結果及離家遠近選擇合適的醫院,每週或隔週務必親自帶著孩子去醫院接受完整的早期療育課程,並在家中佈置相同的早療環境,才能幫助遲緩兒盡快趕上社會的步伐。

早療中心截至二○○三年四月底為止共有一萬七千三百多個登記個案數,但是該中心督導黃淑文表示,如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發表的評估比例來計算,目前登記的個案數可能只占實際比例的百分之三,雖然在預估的個案數中可能有一些是屬於僅設籍在臺北市,但是實際上是居住在其他縣市的人口,不過仍然代表著目前還有許多未發現的個案等待協助。人力資源不夠充足,是目前中心面對的難題之一,臺北市早療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劉玉珊說:「目前每位社工所要負責處理的個案數高達兩千到四千五百之間,每個人的工作量都相當大。」雖然知道還有很多發展遲緩的孩子在等待發掘與幫助,但是也需要有足夠的資源與人手才行。

未來全臺北市總共會有四家發展遲緩兒童評估中心,提供發展遲緩的專業評估,避免遲緩兒的有限的黃金治療期,在等待中流失。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