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7日 星期三

請給顏面損傷者一個微笑

【記者王慧嶺/生命力報導】

今年二十歲的小強(化名),最喜歡做的事是和朋友一起打線上遊戲,剛從高職畢業的他,以後想要繼續就讀大學的資訊科系。這樣的男孩也許比比皆是,而小強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是一名被燒傷的顏面損傷者。

小強因為小時候玩打火機不慎點燃蚊帳,造成顏面及手指嚴重燒傷,左手的手指甚至遭到截肢。這樣突如其來的一場意外,使他必須承受從小就和其他的小孩「長得不太一樣」的壓力,但小強卻以「考驗」來形容這一切。他認為只要自己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就不會有所謂的「不快樂」。
但在出社會後,面臨到要求職的時刻,小強便體認到了社會現實的一面,他發現找工作對於顏面損傷者而言,的確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於是他便透過陽光基金會的協助,才得到了在食品工廠工作的機會。幫助小強就業的陽光基金會就業輔導員徐明君說:「人際間的交往多由第一眼來決定自己對對方的印象,所以許多雇主都無法接受顏面損傷的朋友。但事實上許多的顏面損傷工作者,其工作能力不但不會不如其他正常人,甚至會願意更加倍努力地為工作付出。」

根據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資料顯示出,每個顏面損傷者之心理調適狀態因人而異,有些人能坦然面對,有些人則消極退縮。

一般而言,顏面損傷者會因外觀改變而較易產生自我價值感低落,如自卑、沒有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等。並會害怕他人的眼光,在意周遭人對他的態度,認為別人的言語、反應都與自己的顏面損傷有關。甚至會產生怨天尤人的想法,埋怨命運不公平。

關於此點徐明君表示,雇用顏面損傷者時,雇用者可以藉著具體說明或以書面方式,來告知顏面損傷朋友有關公司的制度與規定,讓他們覺得自己所應遵守的規定與所能享有的福利與其他同仁相同,而不會讓他們有遭到歧視的感覺。徐明君並表示,輔導就業之機構會隨時與顏面損傷工作者保持聯繫,以實際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與適應情形,以便提供適切的協助。

在面對顏面損傷者時,一般社會大眾常會預設他們一定無法和群眾面對面接觸。事實上,這種預設立場更容易打擊他們。其實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理、心理復健之後,顏面損傷者克服了障礙,而願意試探性地重新出發時,需要的是大眾的接納。從工作的過程中學習到何謂「認真付出」的小強說:「我們要的不多,只要你給我一個微笑!」


延伸閱讀: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