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4日 星期三

閱讀 原來可以是一種治療

【記者郭羿婕/生命力報導】

「開卷有益」,這是鼓勵人們讀書的一句話,閱讀優良的圖書不僅能使人心靈舒暢,也能充實精神領域,但是您知道嗎?其實,「閱讀」也可以是一種治療。

閱讀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首先由心理諮商員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需求,選擇適當的圖書作為媒介,讓當事人在閱讀圖書的過程中產生新的認知,並與諮商員一同討論、交流互動,使當事人獲得領悟,進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閱讀治療可針對不同領域發揮不同的功用,例如,它可運用在慢性疾病的心理調適、自尊過低、肥胖的自卑感、人際關係受阻、要求自我實現、減少暴力行為等方面,而適用的年齡層或對象並無特殊限制,只是效果可能會因人、時、地而異。此外,雖然閱讀治療名為「讀書」,但可利用的卻不侷限於狹義的「書籍」,只要任何涉及語言文字的媒材都適用,因此,不管是小說、詩歌、散文、歌詞、當事人的創作文字,或者錄音(影)帶、電視節目、光碟等,都是很好的媒材。

在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開授閱讀治療課程的林淑君表示,閱讀治療在國外發展的歷史較悠久,她所熟知的文獻或者實務工作都以國外為多,而國內則以各大學做相關的學術論文研究為主。「國外剛開始是從美國的醫院臨床工作著手的,實施對象是病人,後來才開始往社區、學校發展,對象便是一般人;國內目前則多以『讀書會』的形式來發展閱讀治療。」她表示,像她所指導的讀書會是由諮商員訂定一個主題,先請所有成員閱讀指定媒材,之後讓每個人發表感想,再由諮商員帶領大家一同思考其中意涵,並加以討論,從而達到心理治療的效果。

不過,林淑君說,其實閱讀治療與讀書會還是有些不同。她表示,因為有些讀書會把書籍當主角,認為閱讀的過程是最重要的;但在閱讀治療裡,書籍只是個媒介,彼此的互動才是閱讀治療的重心。「在閱讀治療的過程中,不管是個別諮商或者團體治療,都非常強調彼此的互動及交流。」例如在媒材的選擇上,由於閱讀治療所用的媒材是諮商員與當事人互動、獲得領悟、改變態度和行為的關鍵,因此,雖然進行治療的前期主要是由諮商員來選取材料,然而,愈進入後期、當事人愈能夠瞭解讀書治療的進行方式時,即可由當事人選擇媒材或者自行參與。

現任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的唐淑華對閱讀治療研究多年,她表示,學者們多同意,閱讀治療的效果在兒童身上較為明顯,由於兒童通常無法清楚的說出自己的感受,因此,若能透過故事裡兒童所能認同的角色進行討論,兒童將更能把心中的困擾與憂慮呈現出來。

因此,唐淑華說,閱讀治療的諮商技術相當適用於國小階段,她曾在花蓮縣志學國小五年級的某一班做過相關研究,以《西遊記》的白話讀本及故事錄音帶作為媒材,試圖利用故事的內涵喚起小朋友們的生活經驗,並透過對故事的討論及互動,進一步帶領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或改變認知。

唐淑華舉例說明:「比方說,《西遊記》中有一回故事是說孫悟空因為未能被邀請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會,憤而大鬧天宮;其實這樣的事件在學生的生活中也許曾發生過,例如:同學開生日派對,自己卻沒被邀請等,這故事可以跟小朋友談的是關於『生氣』情緒的處理。」透過對故事內容的討論及分享,讓學生們一起思考,為什麼孫悟空要這麼生氣?當一個人自覺有能力卻不被重視時,心裡的感受是不是就跟孫悟空的感覺很像呢?藉此,可以提醒學生們學習情緒管理及有效的溝通方式,讓他們日後面對類似問題時,也能夠採取更積極的方式來解決困擾,而不是只沈溺於負面情緒中。

唐淑華表示,雖然目前閱讀治療的效果未定,但近年來的確有越來越多的治療者喜歡使用閱讀治療,而且若能與其他諮商技術交替使用,效果將更為凸顯,例如與藝術治療、音樂治療或者戲劇治療結合在一起,勢必會有互補與交乘的作用。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