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宜蘭行口老倉庫 變身音樂客廳

【記者李季樺/宜蘭縣報導】位於宜蘭縣宜興路上、臨近火車站的宜蘭行口藝文中心,宛如融合歷史古蹟與音樂藝術的時光隧道。在這裡,不僅可以自在的享受午後時光、欣賞多元的藝文表演,隨手可得的小樂器如鈴鼓等,讓觀眾也可以成為演出的一部分。「在這裡,沒有主人,也沒有客人,你來就把它當自己家一樣。」宜蘭行口藝文中心負責人林仲傑笑著說。

宜蘭行口建立於一九一九年,建築樣式牆體為磚造,四披瓦屋頂,屋瓦為日式傳統燻瓦,屋架以洋式木構架為主。宜蘭行口曾經是日治時期鐵路運輸的倉庫。當時台灣鐵道運輸發達,為了配合鐵路宜蘭線宜蘭至蘇澳通車,同時開闢宜蘭市光復路接通舊城區,運輸業者在此設立倉庫。宜蘭行口見證日本在台殖民經濟產業的發展歷程,頗具歷史意義與保存價值。因此宜蘭縣政府於二○○四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企圖打造「宜蘭產業交流中心」,作為行銷宜蘭人文的窗口,只可惜成效不如預期。隨著歲月流逝,宜蘭行口逐漸淪為被遺忘的角落。

「當初找到這個地方其實是無心插柳。」本業為內科醫生的林仲傑說。熱愛唱歌的他,當初計畫籌組醫界的樂團,正為練團地點尋尋覓覓時,有朋友建議他到此處來看看,林仲傑這才發現原來宜蘭仍然保有如此別具意義的歷史建築,也惋惜政府費盡心思打造宜蘭行口,卻成效不彰。「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有生命的地方。」林仲傑說,這樣的想法,加上本身對於音樂的熱愛,促使他萌生創立宜蘭行口藝文中心的念頭,並立即付諸實踐。林仲傑決定與宜蘭的民俗技藝工作者職業工會合作,進駐宜蘭行口,共同打造屬於大眾的「音樂客廳」。從二○一一年二月初著手規劃,至四月二日正式開幕,宜蘭行口藝文中心僅籌備短短一個多月。「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林仲傑說,有時候考慮太多反而礙手礙腳,「人是活在當下,不是活在未來。」

宜蘭行口藝文中心保留了舊有的格局和木造結構,除了開放式的走廊空間之外,林仲傑也將特別打造適合表演者與觀眾近距離互動的舞台。而散落在各個角落的樂器,也讓觀眾在欣賞演出的同時也能有積極參與的機會。

目前宜蘭行口藝文中心每日皆以不同主題呈現;星期二為「熱門音樂日」,開放年輕樂團駐點演唱;星期三為「傳統戲曲之夜」,每周安排不同內容的戲劇賞析,例如歌仔戲;星期四為「舞蹈之夜」,目前以「肚皮舞」教學與「交際舞」為主;星期五以「懷舊老歌之夜」為主,演唱民歌時期的老歌,並由資深樂者組成團隊演出。周日則開放給各公益團體承辦藝文活動,例如邀請安徽省文化藝術團進行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的公益演出。

而林仲傑則保留星期六,作為自己和其他醫療從業人員的「杏林之日」。身為醫師,林仲傑對於醫療人員常忙於工作而無暇品味生活有深刻體會。「我覺得人應該要努力工作、用力享受。」林仲傑說:「享受並非花大錢就是享受,玩音樂也可以是一種享受。」因此他特別規劃星期六作為「杏林之日」,也算是回歸提供醫界休閒活動空間的初衷,希望醫療人員也能一起來宜蘭行口享受音樂、豐富人生。

對於未來,林仲傑表示,他希望能與其他文化空間合作,提供當地藝術工作者更多展演舞台,也讓更多民眾有共同參與的機會。「透過音樂,傳達對愛的想法。」林仲傑說,他希望能將宜蘭行口藝文中心打造成藝術與音樂的客廳,聚集所有愛台灣、愛宜蘭以及愛這塊土地的人,共同分享、彼此交流,「只要大家一起,就是我想要的。」


李季樺/製作


延伸閱讀

宜蘭行口-宜蘭產業交流中心

小檔案︰宜蘭行口

宜蘭行口安徽省文化藝術團公益演出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