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慈芳關懷中心唱出病友心聲

02
慈芳關懷中心樂團負責人李慈湄(持吉他者)與病友小牛合唱作品
【記者馬叔安/新北市報導】音符的力量有多大?一把吉他、幾張折椅,能創造出多少扣人心弦的樂章?幾句簡單的旋律能傳達多少埋藏心頭的秘密?如果你曾在週五下午走進台北土城的慈芳看護中心音樂教室,你看到音樂對生命力的謳歌。

兩年前,從事社會運動音樂工作多年的李慈湄來到慈芳看護中心,心理系畢業的她在學生時代開始,便參加社運團的綜藝團隊,以音樂唱出許多社會上困苦之人的 故事與心聲:「音樂並不只是屬於社會尖端人士的專利,」李慈湄表示:「許多困苦的人、社會邊緣的人,更需要我們以音樂的方式講出他們的故事。」

來到慈芳後,李慈湄想要發揮自己在學校內所學的專業能力以幫助更多精神障礙者,然而她想起當初師長對她的教誨:不可以將自己視為比他人高等的「專業人士」,以高姿態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於是,她開始思考該如何讓受她幫助的病友們和她打成一片,甚至培養出某種默契或情感。由於之前在綜藝團的經驗,於是她開始以音樂或戲劇等各式藝文形式來進行團體諮商活動,讓病友們能在享受藝術創作的歡樂同時,紓發出壓抑心頭的陳年往事。音樂,便是她的方式之一。

李慈湄在每隔週的週五下午,會和參加音樂教室的病友們相聚在看護中心交誼廳,她抱著吉他,與病友們談論心中的情感或過往的回憶,每當談到一個重點時,她便撥動琴弦,與病友們討論他們的想法是否為所彈奏的音樂,就這麼一試再試,當終於找到符合病友心中情緒的音色時,病友們已將壓抑已久的心事紓發出來,而一首全然出自他們內心世界的音樂作品,也於焉誕生。

「這樣的團體治療方式,我們不以病症的角度去理解病友們,而是讓他們藉由創作音樂的過程,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李慈湄表示。

在慈芳看護中心已經六年的病友黃郁菁,也參加了音樂教室,有鋼琴基礎的她工作是詞曲的創作:「沒事的時後,就會有靈感,有靈感就會想寫〈詞曲〉了!」黃郁菁表示。她在高中時由於受到同儕與課業壓力,使她在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她在高中時所作的一篇歌詞中寫道:「人群之中,我感到孤寂的傷悲。讓我抬起頭,迎接溫暖我的淚,什麼時候,迎接我拭淚的雙臂?」後來由於心理上的傷害,她無法完成學業,轉眼二十多年過去,直到現在,她不時還在夢中看見自己考上大學的光景。然而夢終究是夢,多少年的歲月就在夢的迷濛中悄然走過,她的故事也落入心中最深處,直到參加了音樂教室,才被重新喚起。而她在高中所做的歌曲,經過樂團重新整理,現在也成為經常演奏的曲目之一。

另外一名參加樂團的病友小牛〈化名〉,則是透過音樂追憶兒時經常前往大陸探親的父親。他在創作的歌詞中寫道:「你在世喜歡去大陸,往生後勸你不要去大陸。希望你在天之靈,好好照顧媽媽。」歌詞中看不見任何華麗的修詞,卻是小牛追憶去世父親最深沉的呼喊。

李慈湄表示,未來將致力於病友們的音樂演奏和創作能力培養,未來也會將他們的作品集結成專輯發售,讓更多的人聽見他們的聲音與故事。


慈芳關懷中心病友黃郁菁與樂團負責人李慈湄(持吉他者)演唱其作品:無聲之歌/馬叔安拍攝


延伸閱讀

慈芳關懷中心部落格

慈芳關懷中心臉書

慈芳關懷中心PEOPO公民新聞報導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