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歐靖雯/台北市報導】在仁愛醫院的二樓的一個角落,會看見有一個地方,放著幾桌椅子,還有一個賣果汁的地方,在那邊可以一邊享受著果汁,一邊安靜的看書,是一個不錯的休息地點。在鮮果吧的工作人員,每一個都很認真,有一些在切水果,有一些在清潔,也有在幫客人點餐的,這些工作人員都是精神障礙者,在鮮果吧為大眾服務。
台北市仁愛醫院於一九九九年在院內創立「心靈舖子」庇護工場,為在院內精神科就醫的精神障礙者,除了在醫療復健外,提供工作訓練,讓他們能再次投身社會。仁愛醫院工作訓練就業輔導組服務員李秀蓉說︰「在庇護工場內,訓練加強學員的抗壓力及耐挫力,協助他們適應競爭性的就業職場。」
仁愛醫院「心靈舖子」庇護工場分了鮮果吧和咖啡屋兩個據點。鮮果吧的職業訓練分為三個階段,從初階的場地清潔、榨果汁、中階的點餐、收銀、外送等,到高階負責結帳、訂購以及接受外出就業前培訓,為精神障礙者提供完整的訓練,以及職前輔導。
在「心靈舖子」鮮果吧工作的文瑾卿(化名),工作已經兩年多,她說︰「工作可以賺錢,這是最大的好處。」文瑾卿表示,在庇護工場工作的時間,讓她覺得自己有變開朗一點,比較敢跟別人說話。
李秀蓉表示,精神障礙者就業,若無醫療及社會支持環境的配合,與適當設計的復健訓練計劃,而直接進入職場,常常出現因適應不良而退縮,因此庇護工場提供了工作訓練和支持性就業服務,增進身心障礙者的工作與人際互動能力,使身心障礙者能恢復對自己的信心,以及工作動機,再次投入社會。
仁愛醫院精神科主任許豪沖說︰「庇護工場能讓一些病情反覆,在外面工作受到壓力又病發的病患,能在持續治療的同時也能回饋社會,是讓他們從病人,轉為生產者的角色;庇護工場的普遍意義很大,除了讓病患能夠工作,對自己生活負責外,讓精神障礙者呈現在社會上,也對整體社會很有意義,可以讓社會大眾學習接納他們。」他表示,雖然在訓練病患的時候會有挫折,有時候他們的工作表現不如期望,但還是有一些病患,他們的工作表現會讓人驚豔,李秀蓉表示,曾經有一名病患,他不想工作、不想面對別人,可是當他在鮮果吧工作的時候,卻表現得很專業。
許豪沖表示,就業輔導組還會提供就業機會,輔導及訓練服務,他說︰「我們有跟超商和企業合作,讓已經準備好的學員到那邊工作;如果學員有需要,我們會提供發展就業計劃、職場輔導,或陪同面試等服務。」
對於「心靈舖子」的發展,許豪沖表示,目前庇護工場需要更多營運的經費,希望有更多慈善捐款,也希望政府有更多的配套計劃與支持,他說︰「現在我們並沒有接受任何的捐款,每一年的預算只有醫院的撥款和政府的資助。」許豪沖表示︰「庇護工場的成功,是整體社會的利益。無論是醫院還是政府,都需要給予庇護工場以及精神障礙者更多的配套,以及更大的發展空間。」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社會事業發展協會-國內案例
仁愛醫院心靈小舖-部落格
台北市庇護工場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