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4日 星期二

林景陽 以笛吹出一片天

【記者王慧嶺/生命力報導】

「我的音樂雖不能帶給人太多浪漫聯想,也沒有波瀾壯闊的偉大情操。但我卻執著於勾勒細膩而清澈的線條,猶如江南絲竹的雅致、真淨、純粹,那也是我心底深處最深的感動!」這是視障青年林景陽對自己音樂學習上的執著。

「鄂畢河上的日光」是林景陽在台灣第六屆視障藝術季中,所擔任表演的主題。他利用長笛、直笛、竹笛、排笛、四種樂器呈現風格各異的多首曲子。鄂畢河本發源自中國新疆,穿越西伯利亞,流域遍及歐亞兩洲,最後注入歐陸冰洋。一條銜接歐亞大陸的世界第六長河,讓東西方的文化因之融合,正如林景陽的演奏,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藝術涵養。
林景陽於一九七二年出生於宜蘭,十一歲時因使用含類固醇眼藥不當過量而引發青光眼,導致右眼全盲,左眼僅存零點一二的視力,看出去的世界僅約一個十元硬幣的大小。雖然身負殘疾,但林景陽在學業上的表現一直非常突出,畢業於中興大學法律系後,同時在中國笛的吹奏上也展現了非凡的成就,曾於一九九五年獲得「國際殘障青年獨奏家首獎」,一九九六年獲得「全國十大傑出殘障青年」之榮譽。

「隨時學習的人,是個令自己滿意的人。」林景陽秉持著這樣的想法,兩千年八月,在親友的祝福聲與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鼓勵下,前往美國肯塔基州州立大學進修音樂教育碩士。林景陽的赴美求學不僅是他個人夢想的實現,也是台灣視障青年奮勇向前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美國求學期間,林景陽由於視力上的障礙,無法像一般的學生一樣上網蒐集資料,而因此跟不上進度,後來利用下課時間請教老師如何有效尋找資料,才逐漸有些改善。然而林景陽覺得最愉快的課就是長笛課了,因為他能夠從學習過程中比較長笛與中國笛的不同。

在異地求學的日子,與林景陽交情最好的老師叫Geraldine,他上課很有耐心,常帶他去吃飯,還幫助他從宿舍搬出來。新住處不僅便宜,還安靜、空間也較大,是一個非常適合音樂學習者的環境。而另一位幫助他的好友Sherri,是學校的註冊組職員,不僅時常提供學校新資訊給林景陽,也常帶領他參加由社區教會舉辦的國際朋友參加的聚會。

兩年的異地求學,林景陽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外,也細膩感受到歐美藝術的美與真,經歷十多年傳統音樂的學習,在美國,林景陽以寬納的態度欣賞歐美的音樂、來感受異地不同的文化差異。

「如果你不告訴我你有多幸運,我也不覺得自己是不幸的」。林景陽並不覺得自己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也不認為自己的求學過程特別的艱辛,所以他希望大家不要一味的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他,更不要把他定位為悲情的人物。他認為自己雖是上帝不完美的作品,但他卻用盡生命的每一分力量,希望讓自己、讓社會都能夠變得圓滿。


華視新聞雜誌--捲筒裡的世界 林景陽 視障青年圓留學夢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