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呂碧文 輪椅網球的推手

【記者劉邠如/生命力報導】「推廣輪椅網球碰到的第一個課題不是『如何教導殘障學員打球』,而是要如何讓殘障者『坐』在輪椅上面。」目前擔任台北市輪椅網球協會秘書和教練的呂碧文,週歲時感染了小兒麻痺,導致下肢終生行動不便。

回溯以往的經驗,呂碧文認為,如何能讓殘障者「坐」在輪椅上,是教導會員打球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部份。她表示,大部分的肢障者和他們的家人往往認為,若能拿柺杖行走,就不該坐輪椅;若能自行行走,就算是一跛一跛地也不願意拿柺杖。她說,肢障者總認為若一味依賴輔具,就像是對外人宣告自己是個嚴重的肢障者,所以,大部分的學員在面對自己要坐上輪椅才能打球時,心中都多少會有些抗拒。

振興醫院的復健師吳先生表示,其實這樣的心態並不正確,因為當身體負荷不了的時候,反而會讓身體更加地容易收到損害,所以適當的使用輔具,才是善待自己身體的方式。

「坐上輪椅只是第一步」呂碧文表示,要學會推動輪椅,並完全掌控輪椅,才能夠追到球、進而「打」到球。呂碧文說,她和別的教練不同,喜歡以遊戲的方式訓練學員。她一邊用手比著、一邊笑著說,她習慣在地上先畫出遊戲範圍,要學員們玩「紅綠燈」等遊戲,藉遊戲過程增加他們推動輪椅的速度及技巧。「愈老的學員玩得愈起勁,畢竟這是他們以前從來沒有玩過的遊戲。」她表示,學會前面兩個步驟後,才能真正進入打球技巧部分。

「當學員的時候可以皮皮的,打不好吐吐舌頭就算了;但當教練的時候就要對自己有自信一點,打得不好也要向學員解釋,剛剛的動作是錯誤的示範。」呂碧文表示,當教練和以前當學員時,心態上有很大的不同。不過,由於她本身就是肢障者,所以,比較能夠體會學員的心情,學員也比較能聽的進去。

呂碧文認為,她不僅只是教練的身分,同時還身兼輔導員的工作,有時必須適時給予學員心理上的輔導。不過,有時令呂碧文覺得沮喪的是,有些學員也許是因為家人或週遭的朋友常給予較多的幫助,所以就會認為別人多幫助他們一點是應該的。她表示,在協會早期的時候,有些學員會將一些器具或輪椅放在原地便離開,甚至要求教練幫他們善後。但是,在呂碧文慢慢溝通下,這種情形已很少發生。

另外,呂碧文說,進入殘網協會初期,學員們的器具皆由協會提供,等到學期結束時,再全數歸還給學會。不過,有些學員到了學期末時,則不太想將器具歸還,讓呂碧文感到相當頭疼。

呂碧文表示,在擔任教練教學的過程中,喜樂是遠遠多過於憂苦的。大部分的時候,她都感到相當的開心,特別當她發現學員和她一樣從運動中獲得很大的鼓舞和自信時,便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她呼籲,殘障人士可以多多參加類似這樣的殘障運動組織,在心靈和健康上都能夠獲得相當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
台北市輪椅網球協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