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桃米里民 重建家園不忘生態保育

【記者黃心怡/生命力報導】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深處於海拔四百到八百公尺間的河谷台地,區內有六條清澈的大小溪流流貫其間,擁有非常豐富的生態資源,全台二十九種蛙類中,桃米社區就有十九種之多,蜻蜓和鳥類的種類也不少,並有千種的原生植物和螢火蟲、蝴蝶等。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深處於海拔四百到八百公尺間的河谷台地,區內有六條清澈的大小溪流流貫其間,擁有非常豐富的生態資源,全台二十九種蛙類中,桃米社區就有十九種之多,蜻蜓和鳥類的種類也不少,並有千種的原生植物和螢火蟲、蝴蝶等。

桃米里歷經九二一地震浩劫,居民以近三年時間重建家園,重新打造社區建築,桃米的居民變得更珍惜身旁的動植物生態資源。桃米里長黃金俊認為,震災以後,激發出桃米社區居民對鄉土的愛,以往被砍除栽種檳榔的原生植物,例如桃實百日青、九芎、春不老和大葉山欖,在居民的堅持下,全都被種回桃米里。

當地居民在社區重建意識下,利用農閒或工作之餘,參加台灣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專業訓練,其中有九位居民終於在去年經過筆試、實地口試等重重關卡,由中央研究院長李遠哲頒發生態解說員證書,成為桃米里的生態解說大使,生態導覽員劉明環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在地人的共同心願就是將桃米里打造成「生態村」形式,所以重建後,居民任何日常行事,都會將維護當地的自然生態做為第一考量。

。劉明環表示,原本他在住家後面開闢一個聖女蕃茄種植場。地震前,為了蕃茄的收成與避免蟲害,有時候得噴農藥和施化學肥料,不過,自從上了相關生態課程,更了解大自然後,他改以有機方式利用廚餘種植蕃茄,不噴灑農藥,他認為,即使收成較少也無所謂,因為「如果灑農藥,蜻蜓就不會來產卵了」。

導覽員吳俊卿說,他原本是水泥建築工人,上過生態教育課程後,在搭建當地橋樑、涼亭他都盡量不使用鋼筋、水泥,改以生態工法搭建,用竹子作橋樑和涼亭的主要結構,維護社區生態環境與建築特色。

另外,當地居民還利用濕地和小水塘建「生態池」。吳俊卿說,他們打掉現有水池的水泥部分,在水池四周塑造不規則形狀,並在水池周緣的緩坡地上堆置大小不一的石塊,種植一些濕生植物,例如鴨跖草、水丁香、長梗滿天星等,供蛙類及小型動物棲息、飲水。他笑著說,水池內還放養原生魚蝦,像是馬口魚、蓋斑鬥魚等,增加水池生物多樣性。他認為,往後可以選擇在地物種放養,使生態水池兼具保育功能,更能凸顯它的特色。

吳俊卿表示「『水泥化』是水池生態的最大殺手」,不過,要改變並不十分困難,只要捨棄水泥與粗硬的線條,讓池中生物與泥土、水源充分融合,不需多少時間,就可以擁有一個優質的生態水池。

黃金俊表示,現在的桃米里如果以百分之百的生態村標準來看,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他認為,當地居民在地震後,主動上課認識自己生活周遭的生態、物種,不斷學習與環境共存的智慧,在這裡可以看到居民努力的過程。


延伸閱讀:

1.如果沒有921

2.桃米社區地震後的思考與行動

3.桃米生態社區 綠色重建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