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家庭照顧者的重擔 關懷總會承擔

【記者盧小輝/生命力報導】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為了關心這群照顧身心障礙者的工作者,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活動,讓照顧者能熟練照護病患生活之技巧、減少壓力,並使慢性病患於居家時仍能獲得良好的照顧,擁有生活品質。同時照顧者還可以分享彼此經驗,共同鼓勵與打氣。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傅立葉表示,家庭照顧者長期隱身在身心障礙者之後,默默付出心力。不僅全年無休,廿四小時照顧家人,有時還得背著家人爬上爬下,甚至使勁挪動身心障礙家人的身體,幫他們擦澡、餵食。除了精神壓力折磨與勞力負荷,家庭照顧者內心不時擔憂經濟與家人康復情況,可是,這樣一群辛苦幕後英雄,常遭社會遺忘或忽略,成為「隱形弱勢者」。

傅立葉表示,傳統觀念都把照顧視為家庭責任,並把家庭照顧者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家中有身心障礙者非但不易獲得社會支持,往往被指為家庭不幸;被照顧者的需求自然被忽略,照顧者的辛勞也未被看見,其實照顧不應被視為私事,尤其台灣已逐漸邁入老年化社會,政府與社會應負擔更加責任。

為體貼家庭照顧者辛勞,家庭照顧者總會都會舉辦一系列活動,讓照顧者分享歡笑與眼淚,同時為幫助家庭照顧者免於牽掛,家總也提供「喘息服務」的協助,讓家庭照顧者可以輕鬆出席每個活動。

社工楊道惠說,所謂的喘息服務是由受過訓練的服務員到照顧者家中,暫時取代照顧者來照顧被照顧者的服務,用意是為了提供給家庭照顧者暫時放鬆或暫時離開被照顧者,有適當休息機會,減輕照顧者負荷。

「我未曾考慮將母親送到安養中心,除非有一天自己的身體已不能再照顧母親了,更從來不敢有放棄的念頭,我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有這樣的念頭,否則照顧的決心就會潰堤了。」家庭照顧者的一員劉先生說道,三年多來,他表示從剛開始不相信母親會一病不起,到今天將母親的照顧已駕輕就熟的過程,自己吃盡了苦頭。

劉先生說:「起初因為母親糖尿病傷口照顧不易,眼見傷口越來越深,又不知該如何求救;又長期插導尿管,以致常常感染住院;在自己摩摹擬想像及家庭照顧者協會的協助下才漸漸懂得照顧的技巧,自己照顧以後才深知照顧病人比想像中還難。」

雖然如此,劉先生說:「我仍有情緒低落及疲憊的時候,希望偶爾有人能代為照顧幾天,讓自己到郊外透氣或找找朋友,在偶然機會知道有『喘息服務』覺得相當貼心,而且興奮地表示要好好把握這機會。」

癲癇症照顧者傅秀嬌表示,照顧者在照顧病患的歷程中,個人對於疾病的認知和照顧態度,深深影響著被照顧者的病情變化。無論是長期照顧或短期照顧,為了能夠將照顧的工作做得更好,尋求病患病情的相關資源來幫助自己解除困擾,是一件很重要且刻不容緩的事。

傅秀嬌去年,也正式加入了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成為永久會員。她說:「在過去她一直把重心放在照顧先生的病症上,卻忽略了也需要好好照顧自己。」她表示,希望入會之後能多一些參與,為同是家庭照顧者盡些許的心力,「也期待學習到更多照顧自己的方法」,與會互動中透過其他照顧者彼此相互支持的力量,讓自己在照顧的路上能夠好好的走下去。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