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5日 星期四

馬術治療 喚醒大腦行走的記憶

【記者單明心/生命力報導】一般人或許不知道,馬匹行走的節奏和運動的狀態和人走路的姿態相當接近,也因此有馬術治療的開始。騎馬對於腦性麻痺、脊椎損傷、自閉症和智能不足的病人都有相當程度的療效。中華民國傷健策進協會,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在台灣落實馬術治療。

八歲的多多(化名),從小就是個只能坐在輪椅上的重度腦性麻痺兒童。第一次跨上馬背的他,由於四肢痙攣的緣故,只能蜷在馬背上連手都伸不直。經過了三、四次的課程後,多多現在已經可以挺直背安穩的坐在馬背上了。

馬術治療最早起源於歐美國家,他們發現,馬匹在行走時背部的波動起伏,和人體走路的節奏竟然非常相似,藉此來刺激及喚醒無法走路的中風、脊椎損傷患者和腦性麻痺患者大腦裡控制行走的中樞神經。同時騎馬是一種和人體相當貼近的運動,對於患者來說,是一種肌力的訓練。騎馬是一種能夠讓患者在接受治療同時又兼具運動和娛樂的休閒活動。

馬術治療也可以用來治療自閉症患者,物理治療師劉金枝表示,很多自閉症的兒童雖然的人際關係有障礙,但是在馬術治療的過程中,他們卻可以和馬匹相處的非常好。同時藉著照顧和撫摸馬兒的動作,讓患者學習和另一個生命體的互動。

目前台灣的馬術治療,正積極的與歐美的的馬術治療取經。中華民國傷健策進協會(RDA)成立於民國八十七年成立,秘書長王挽華表示,馬術比賽已經在一九九六年殘障奧運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成立協會一方面是要培訓殘障馬術隊,另一方面要推展馬術治療。

傷健策進協會的馬術治療課程目前的課程是以三個月為一期,作每週一次,一次一個小時的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個物理治療師,負責掌握患者的身體狀況,如果受治療的患者年紀很小,他們也會陪著患者坐上馬背;一個導師,負責患者的安全;一個領馬員,站在前面帶領馬匹前進。

由於很多腦性麻痺的患者往往無法正常的使用他們的肌肉,所以上馬背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習如何抬頭挺胸的坐在馬背上;再來就是手部的肌肉訓練,讓雙手能夠支撐上半身的重量對很多患者來說,也是一大考驗。有些年紀較小的患者,治療師也會讓他們平躺在馬背上,藉著馬背的波動起伏,刺激神經中樞,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在馬術治療的課程中,有很多進步神速的例子。十六歲的仔仔(仔仔),在國小時受傷脊椎骨折後,就再也沒有辦法依自己的力量走路。經過多年的復健也只能藉著助行器吃力的走幾步路。在第三次的馬術治療後,仔仔的媽媽說:「仔仔起身和走路的動作已經順暢很多,他好像已經想起來要怎麼走路了。」

劉金枝表示,目前參加馬術課程的大多是腦性麻痺的兒童,年紀從二歲到十六歲都有,但目前因為人力資源的不足,無法負擔年紀較大的患者進行治療。傷健策進協會裡所有的治療師都是不支薪的義工,他們除了到國外的RDA接受課程的訓練外,協會也積極的邀請國外馬術治療的專家到台灣進行演講。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