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9日 星期一

頑石不撓 郎亞玲的親民藝術

16 【記者盧一伶/生命力報導】「其實藝術並不是這麼遙不可及的東西,它是生活的,我想要把這種想法傳達給觀眾知道。」因為這個簡單的想法,郎亞玲在劇場一待就是二十年。

郎亞玲,畢業於東海中文研究所,畢業後以帶著學生演戲來了解中國文化,學生在台中文化中心的公演獲得不錯的迴響,因此在一九八七年成立「觀點劇坊」,是台中第一個成立的現代劇團。在一九九一年,觀點被文建會列為「全國優良社區劇團」,同年公演「火車快飛、火車快飛」,因為戲中的內容和文建會希望的有所出入,雙方理念不合,於是郎亞玲就將觀點劇坊解散。

解散劇團後,郎亞玲以教學為主,但之後發現,在觀點解散後,台中竟然就沒有劇團了,因此在一九九四年成立了「頑石劇團」。「我們演出的故事也許平凡,但這些都是我們台灣人自己的故事。」和其他的劇團不一樣,郎亞玲的劇團不會去搬演國外的劇本,她認為藝術應該和社會議題、地方文化做結合,因此不定期推出有地方味的戲劇,如「悲情火車站」是反對台中火車站遭拆除的行動劇、「鄧雨賢-返鄉路」說的是台灣民謠代表人物的故事,都是研究過各地文史資料才發展出的戲劇。

郎亞玲表示,許多劇團都是以表演為重,但其實劇團能做的是不只是演戲,也可以為地區文化做點事。除了堅持演台灣人的故事,郎亞玲與頑石劇團也致力於推廣劇團活動,因此也扶植了許多其他地區劇團的成立,藉由劇場研討會吸引有興趣的成員加入,再透過培訓,幫助其他劇團的成立,像新竹市的竹心劇團、台中縣的清水劇團等等,都是在他們的協助下而成立的。

而近幾年郎亞玲也積極發展地方上面的文化閒置空間,像是台中的「二十號倉庫」、「台中酒廠」等,他們都有參與規劃及討論。「古蹟只能放在那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如果可以將它善加利用,像是將它的歷史和藝術作結合,這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嗎?」大溪藝文之家,就是郎亞玲與頑石劇團的最新力作,她們將桃園縣大溪鎮的「公會堂暨蔣公行館」改造,在不破壞古蹟的原則之下,將整個園區規劃成藝文空間,讓進來的民眾不但可以欣賞藝術,也可以了解這兩棟建築的歷史。

「我們桃園的藝文之家很符合我理想中劇場的想法。在那邊,舞台和觀眾是沒有距離的,可能他們在那邊喝咖啡,我們就在那邊排演;甚至我們一時興起,就做即興演出,和民眾做互動,一切都是很隨興開心的。」郎亞玲的劇場,一直是可以和民眾做互動的,演的戲是要可以讓民眾有感覺的,因此她很鼓勵並努力讓社區的居民可以參與他們的劇團活動。

郎亞玲一直以「戲劇營造‧藝術社區」作為劇團運作的大原則,希望能藉由漸進式的帶領,讓社區民眾參與劇團活動,進而發展出有自己味道的地區劇團,雖然靜靜的努力了二十年,沒有什麼人注意到,而台中的劇團也並沒有如想像中的每年增加數目,但郎亞玲開朗的表示:「雖然挫折一直沒有離開,但我覺得,只要做的事情有意義,就值得繼續做下去。」如同頑石劇團的名字一樣,不論環境多麼的艱辛複雜,為了自己的理念,還是要像頑石一樣堅持下去 。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