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3日 星期二

從癌末癱瘓到大步行走

【記者江詩筑/生命力報導】苗栗縣為慶祝元宵節舉辦爖踩街遊行隊伍,文聖社區派出了客家傳統音樂「八音班」來助陣,在遊行車陣裡揮汗擊大鼓的是擔任指導老師的詹招發,他曾是一個癌末病友,也是一個目前仍在積極復健中的急性脫髓鞘性神經炎患者。

詹招發是一個傳承傳統客家音樂的推手,目前正在苗栗市文聖里的社區發展協會的八音班教授社區里民客家八音的音樂,例如嗩吶、胡琴、鑼、鈸、鼓等傳統樂器。 「癌不會病死人,但是會嚇死人」詹招發笑說。他在五十一歲時,到長庚醫院作檢查,醫生發現他得到「轉移性淋巴癌」第三期,那時為長庚醫院首例,他說「醫生從頭髮到腳指甲都找不到疾病的原發點」。

他詢問醫師如果開刀的話,治癒率是否有五成時,醫生搖頭;再問治癒率有沒有三成時,醫生還是搖頭。詹招發說,得知自己的存活機率並不高,真的像是被判死刑一樣,踏出診療室的門後也不知怎麼走的,走到長庚醫院外的樹林裡。「眼淚嘩啦啦的不能克制地一直流,都不知道哭了多久」,他一想到家裡的小孩還在唸大學,如果他倒下了,家中的唯一經濟來源就此斷絕,以後該怎麼辦。詹招發說他當時並沒有告知家人有關他罹癌的事,直到家人懷疑,才間接讓他們知道,他得了第三期癌症。

除了遵照醫師的指示做化療和放射性療法,他還自己上網查資料,找有關癌症的書籍,並到處詢問有沒有其他同樣罹癌但已經康復的人。後來經由管道得知一位已經痊癒的病友,他特地去找那位先生。沒想到那個人是作直銷賣藥的,對方和他說如果要治好這個病就要跟他買藥,但那些藥加起來一個月大概要十多萬,他心想「如果吃藥要這麼多錢,我不如回家等死好了」。 在住院期間,他每天都運動一小時,並且爬著樓梯推著機器去跟其他癌症病友聊天,鼓勵彼此,不要灰心,他笑說「其他的病友都不相信他是個癌末第三期的患者」。

「心情要放輕鬆」,雖然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無論如何還是要努力做到。詹招發總共歷經三次化療和七次放射性治療,直至現在,除了定期固定的追蹤檢查,長庚醫師已經宣布他身上沒有了癌細胞。

生命總是經過不斷的磨練而更加茁壯。他在五十四歲時,又突然間倒了下去,全身癱瘓,顏面神經受損,他說「到醫院的時候嘴巴和臉都歪了」,苗栗的醫生判定為腦溢血,家屬不死心將他送至家人較為信任的長庚醫院,長庚的醫師初期也判定為中風,可是做了很多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掃描等,都找不出病因,後來由骨髓穿刺後才發現是「急性脫髓鞘性神經炎」,又稱為「基安─巴瑞症候群」。

他在連續進行十天的血漿置換治療後,才逐漸恢復知覺,但還是癱在床上,連續住院兩個月後,才由家屬接回家照護。剛回家時,生活上必須要有人時時照料,談到這,他面露羞赧的說,他對這樣盡心盡力的老婆實在是「無言以對,但感激在心頭,都是老夫老妻了,愛不用特別講出來啦!」 在身體下半身癱瘓期間,他很積極的替自己做復健,自己做運動,練習當兵時所學的體操,杵著柺杖慢慢練習走路,每天早上傍晚散步一小時。

「從ㄇ字型的輔具,換兩支拐杖撐著走,到後面用一支拐杖,現在我不用拐杖也可以自己走了」,八音班的學員江永康說:「去年初的時候,老師上課還要將電動代步車開進教室,現在會騎一般的摩托車來,還站著教學了呢」。詹招發說,即使他現在可以不靠輔助器走路了,「但是兩隻腳還是麻呀!像千百隻螞蟻在咬我的腳一樣的麻癢」。 但他還是靠自己堅忍的意志力撐過來了。

詹招發說他一生歷經大風大浪,小學畢業即進入社會,做過很多職業,也經歷過五年的跑船生涯,一輩子進出手術房八次,他認為人就是要有健康的身體,不然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也是無用的,他對未來的抱持的信念是好好過日子,要趁現在還有口氣,安排好生活,現在他正在做的是盡力的付出自己所學,傳承客家傳統的文化藝術,希望可以讓下一代了解傳統音樂之美。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