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7日 星期二

國際志工 體驗生命散播愛

【陳靜鈺報導】「愛在加爾各答天空下」是信義社大與文山社大這學期增設的課程,由台灣國際志工協會講師群授課,透過分享服務經驗及提供當地資訊,作為到印度加爾各答「垂死之家」從事志工服務的初步培訓。

在「垂死之家」服務,與在台灣當志工不同。台灣非營利組織發達,按照年資及能力細分工作,每位志工只需完成份內事情。「到印度從事志工服務並沒有具體的條件,只看你有沒有心想做。只要你越投入,當地修女越敢放手讓你做。」國際志工協會瓊齡老師說,在垂死之家,沒有人規定志工該做什麼,必須自己觀察該怎麼做、選擇自己想做什麼,很自主。

「在當地完全不能按照自己的經驗法則做事,很多在我們眼中看來悲苦的事,在當地卻是一種常態。」張瓊齡說,有一次正準備餵病患吃飯時,醫生來義診,當地修女硬是收走病患的食物,幫他檢查身體,病患隨即放聲大哭。台灣志工認為這樣不人道,甚至有人跟修女爭取病患的「人權」。但從當地觀點來看,醫療資源匱乏,碰到醫生義診是很難得的事,當然要配合醫生的時間。

「志工服務不是犧牲,當我們把愛傳給別人時,我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所以它是一種交流、學習。」張瓊齡說,當地人生活窮苦,所以容易滿足。收到觀光客送的寶特瓶, 就能使他們很開心。曾經有位在銀行上班的小姐跟他們一起出團,看到這點,學會了知足。甚至回到台灣以後,勸她的同事別再買名牌包包。

國際志工協會老師周淑美說,在加爾各答,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服務病患,在隔絕平日生活的干擾之下,能讓自己處於純粹的狀態,使志工融入當地生活。在這窮困的環境,會使自己更知足、謙卑。透過服務,能發現不一樣的自我,讓原本認為自己很膽小的人,發現自己的勇敢,能重新體驗生命。

台灣志工剛開始多以同情的眼光面對病患,看到當地人的窮苦,很難接受。國外志工多是用平常心面對病患的悲苦、病痛,扮演帶給病患歡樂的角色。從他們身上學習到,生命是平等的,並不會因殘障、病痛,失去其價值。

首次面對病患的病痛與死亡,很多人會感到無力。在行前,志工必須接受生死教育的訓練。此外,透過團體分享,能讓志工抒發自己的情緒,並在當下給予其適當的輔導。「志工服務是在別人的需要下,做到我們能做的事。對於那些我們做不到的,必須懂得放下。」張瓊齡說,這是從事志工服務必須具備的觀念。

經過社大初步輔導,學員必須接受協會的行前訓練,培養團體默契及做好心理準備,才能到加爾各答服務。學員沈玉芬說:「我越聽越想到當地做志工,還滿有感觸的。」學員唐令珩說:「看到課堂上的介紹,發現還滿多年輕人在當地服務,跟社會上所描述的很不一樣,讓我滿訝異的。有機會我也想親身去體驗。」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